写景
咏物
抒情
赞颂
冬天
写雪
怀古

赏析

这首《扰龙松歌》由清代诗人郑鉽所作,描绘了一株奇特的松树,其形态与传说中的神怪相联系,充满了神秘与想象。开篇“昔闻散花坞中片石峰,破石孕出千丈之奇松”,以散花坞中的石峰孕育出千丈奇松的传说引入,暗示了这棵松树非凡的来历和不凡的生长环境。接着,“今观非松又非石,但见虬枝夭矫向空立”一句,点明了这棵树的独特之处——它既不是普通的松树,也不是坚硬的岩石,而是以一种扭曲而挺拔的姿态矗立于空中,展现出其独特的生命力和形态美。“得非窦子明,汶阳放钓来相迎。又疑轩辕帝,扳髯飞腾在云际。”这两句通过引用古代神话人物窦子明和轩辕帝,进一步渲染了这棵树的神秘色彩,仿佛是这些神话人物的化身或指引者,增添了诗歌的浪漫主义气息。接下来,“上有铁干五鬣长,绝似爪角森森张。下有溜雨霜皮在,鳞甲斑斑色五彩。”描绘了松树的外观特征:铁一般的树干上长着五根长长的枝条,宛如动物的爪角般锋利;树皮如雨后滑落,呈现出五彩斑斓的鳞甲,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松树的壮丽与美丽。“我欲系之双赤绦,云雾晦冥恐遁逃。凛冽千年遗积雪,惨淡六月闻寒涛。”表达了诗人对这棵松树的向往之情,想要用红色的丝带将其紧紧系住,但又担心在云雾缭绕的环境中它会逃逸。同时,也通过描述松树历经千年的积雪和六月的寒涛,强调了它的坚韧与顽强。最后,“吁嗟乎!秦封大夫宁胜此,何为偃蹇深山里?”诗人感叹,即使是秦朝的封大夫也无法与这棵松树相比,为何它要孤独地生长在深山之中。这一句表达了对松树独特魅力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它命运的惋惜。“一朝绝壑雷雨起,看尔东行入海水。”则以自然界的雷雨作为背景,预示着这棵松树将经历一次巨大的变化,最终可能随波逐流,融入大海,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流转。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松树的神奇与美丽,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生命以及命运的深刻思考。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