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
颂
一
百
三
十
三
首
(
其
五
十
)
见
闻
觉
知
,
行
住
坐
卧
。
眨
上
眉
毛
,
早
已
蹉
过
。
赤
脚
唱
山
歌
,
路
上
无
人
和
。
禅意哲理
民谣
写山
表达自得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法薰所作的偈颂,以日常生活的寻常场景为题材,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深刻体悟。"见闻觉知,行住坐卧"四句,描绘了修行者无论何时何地,都在感知世界,体验生活。"眨上眉毛,早已蹉过",形象地比喻时间如白驹过隙,眨眼之间已悄然流逝。"赤脚唱山歌,路上无人和"则以质朴的山歌和无人应和的场景,暗示了修行者在孤独中坚守内心,不求外在的认同与回应。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寓含着对人生短暂和内心宁静的禅意追求。
猜您喜欢
中原民谣·造海船
宋·周麟之
造海船,海旁朴斲雷殷山。大船辟舰容万斛,小船飞鹘何翩翩。传闻潞县燕京北,木柹翻空浪头白。近年升作北通州,谓是背吭宜控扼。坐令斩木千山童,民间十室八九空。老者驾车辇输去,壮.....
草堂杂兴十首(其六)
明·董纪
我亦西郊有草堂,绿阴门巷麦风凉。缲车索索鸣中廇,烟火依依接近疆。溪女缬裙提瓮汲,邻翁挟俎隔田穰。熙熙实有先民乐,不比桃源事渺茫。
休宁汊口十咏(其九)乡约
明·孙一元
休阳万山里,民物义相敦。耕凿犹前古,诗书自一村。应看风俗厚,尚有典刑存。遗训追先哲,年来德业温。
谒增城大尹林洪用先生二首(其二)
明·王希文
天将吾道兆升平,小试牛刀莅武城。鳞羽亦知真宰意,草茅先识使君名。康衢稚子谣风化,委巷顽夫舞月明。从此南游歌讼遍,庙堂丝竹被新声。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八十八)
宋·释惟一
今朝腊月二十五,明朝腊月二十六。风前唱起仰山歌,人皆道是云门曲。
罾布谣
明末清初·屈大均
以罾为布,渔家所造。著以取鱼,不忧风飓。
琴意诗(其五)樵歌
清·张梁
出门尽青山,担头缚斧柯。顾盻生得色,高林郁嵯峨。轩轩举趾健,倏忽重峦过。山词连步起,与至口则哦。闻声不见人,杳霭隔烟萝。有时惊鹳鹤,磔磔离其窠。呕哑字莫辨,余响飘林多。松.....
某敬采民言成六韵为安抚阁老尚书寿伏幸过目(其二)
宋·张栻
前时劝君出东郊,父老欢呼望羽旄。甘雨便随车马到,眼看沾足遍蓬蒿。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