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写景
地点
抒情
人生哲理
自然现象
边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胡翰在京口(今江苏镇江)的旅行经历。首句“大江风西来,波涛一何浩”展现了长江上的壮阔风浪,诗人因风浪太大而无法启程,只能在舟中度过漫漫长夜。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时间的推移,描述了天气的变化和旅途的艰辛,“衡运已朔易,曜灵忽东杲”象征着季节的转换,早晨的到来却并未带来预期的温暖。诗人继续描述沿途的景象,“草干霜露少,惨惨沙尘飞,轧轧车轮绕”,展现了干燥寒冷的环境和嘈杂的车马声。他感到寒气侵袭,即使穿着厚重的衣服也难以抵挡。“日高众鸟翔,天末孤帆杳”描绘了日上三竿时分,鸟儿飞翔,而自己的孤舟却遥不可及的寂寥。诗人感慨人生短暂,“人生大块间,孰能出其表”,在广阔的天地间,人的渺小显得尤为明显。他决定坚韧前行,“勉为辛苦行,益见颜色槁”,尽管旅途艰难,但内心更加坚定。他还提到野外传闻有虎患,但自己并不惧怕,只求借助天空的庇护,“人言野多虎,前驱善相保”。最后,诗人向同行者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希望能一起分享这些经历,然后返回家园,“共子陈此情,归来卧蓬岛”。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的艰辛与感悟,展现出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满江红·东阿道中
明·俞彦
荏苒征途,马首外、黄埃飞灭。渐初夏、麦寒西陇,草熏南陌。平楚澹烟迷云鹜,乱山落照闻啼鴂。只玉骢、飘泊未归来,心慵怯。名与利,多生劫。劳和恨,他生业。怕镜中不似、去家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