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地点
山水
怀古
抒情
市井
田园
读书
哲理

译文

每日勤读十五卷诗书,年至六十享荣华富贵。
名山大川尽览无余,美景之地流连忘返。
陡峭崖壁直耸云霄,洞穴中飞瀑如练垂落。
黄河见证修行成果,石室中静坐参禅悟道。
夜晚诵经声传遍三界,清晨香烟直上九重天。
月光下山阶步履清晰,溪边屋舍凉蝉声声入耳。
繁华尘世如同朝露,沧海桑田世事变迁。
遥望钟岭心生感慨,更念秦川思绪万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行者在名山中修炼的景象。"十五诗书日,六十轩冕年"表明诗人已经研读了许多年的佛经,并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名山极历览,胜地殊留连"则是对所居之山的赞美之词,显示出诗人对于这片修行之地的喜爱与依恋。"幽厓耸绝壁,洞穴泻飞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山中险峻而又神秘的自然景观。"金河知證果,石室乃安禅"则是对修行成果的暗示和居所的平静之处。"夜梵闻三界,朝香彻九天"透露出诗人在寂静中与宇宙精神世界的沟通,而非凡尘俗世。"山阶步皎月,涧户听凉蝉"则是对夜晚诗人行走于月光之中的情景描写,以及清晨聆听自然之声。"市朝沾草露,淮海作桑田"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的超然与淡泊,也反映出诗人的心境已远离红尘。最后两句"何言望钟岭,更复切秦川"则是在表达对更深山中修行之地的向往,以及对某一特定地方(可能是古代名山)的怀念。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于佛法的追求与个人精神世界的探索。

江总

104首
文学家。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任上“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