谕
俗
(
其
五
)
野
人
厌
羹
藜
,
家
有
庖
丁
刀
。
徒
誇
批
导
手
,
肯
念
耕
稼
劳
。
隐
然
肉
山
雄
,
畏
彼
尺
箠
操
。
春
泥
卧
寒
野
,
夜
月
犁
东
皋
。
辛
勤
力
已
尽
,
觳
觫
祸
岂
逃
。
谁
无
恻
隐
心
,
鲜
能
胜
贪
饕
。
盖
帷
犹
示
恩
,
况
异
犬
马
曹
。
田园抒情
励志哲理
情感表达
写实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刘子翚的作品,名为《谕俗·其五》。诗中通过对比野人与庖丁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劳动者辛勤付出而得不到应有回报的同情,以及对那些贪婪无度之人的批评。“野人厌羹藜,家有庖丁刀。”开篇即描绘了一幅生动画面,野人对简单的食物已经感到厌倦,而家中却有着精良的庖丁刀,暗示了生活中的不平等。“徒誇批导手,肯念耕稼劳。”诗人通过“徒誇”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那些夸口而不实际行动者的批判,同时赞扬那些真正记得农夫辛勤劳作的人。“隐然肉山雄,畏彼尺箠操。”这里的“隐然”可能指的是肉的丰富,“尺箠”则是古代的一种刑具,用来惩罚犯人。诗人通过对比肉的丰盛与刑具的严酷,强调了社会上层对于底层人民的压迫。“春泥卧寒野,夜月犁东皋。”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农民在春天泥泞中劳作,夜晚在明月下犁地的画面,体现了农民的辛勤与自然环境的艰苦。“辛勤力已尽,觳觫祸岂逃。”诗人表达了对那些辛勤工作但依旧无法避免灾难的人的同情。“谁无恻隐心,鲜能胜贪饕。”这两句强调了大多数人都有恻隐之心,但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被贪婪所困的人却很少。“盖帷犹示恩,况异犬马曹。”最后两句通过对比人的善行与动物的区别,强调了人类应该具备的道德和同情心。
刘子翚
673首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一作彦仲,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猜您喜欢
旱中早起
宋·葛绍体
桔槔声里恨难平,似诉民劳彻上清。料得为霖只今日,满天风露看云生。
次韵酬苏盦
清末近现代初·陈宝琛
启东兴盛并陪京,迁地因时世莫惊。日角重光宜受玺,雪花九月助餐英。诸君好勒浯溪颂,老我归寻息壤盟。赠策衰庸何敢比,从来王道视人情。
醉太平(其四)钱歌
清·董元恺
郑钱沈钱。缗钱侧钱。诗书争似囊钱。看空囊一钱。床头百钱。杖头百钱。张公万选青钱。选刘公大钱。
心月照云溪·牧牛喻
元·王丹桂
牛儿性劣,奔竞无时辍。短棒与长绳,每驱驰、牢擒痛决。朝来暮往,久久渐调柔,芳草渡,曲江头,露卧如霜雪。牧童闲散,无限情怀悦。独坐古松阴,短笛弄、声悠韵噎。重堆蓑笠,拍手笑.....
造田父
明·刘崧
清晨造田父,设馔当前庐。呼儿出揖客,汛地先扫除。欢客啜糁羹,年荒无旨蔬。物薄礼乃丰,情亲心已舒。感此坐复起,一饱不顾馀。谁云贱可鄙,秖觉贵自疏。不见闾里间,坐食常晏如。如.....
家中作
宋·戴复古
四海飘零似落花,十年秋鬓带霜华。归无驷马空题柱,敝尽貂裘忙到家。触目半成愁境界,安心旋办老生涯。可怜持蟹持杯手,小圃携锄学种瓜。
野步
清·陈同
蓬蓬春色有无间,白裕青鞋自往还。潮张顿移前日岸,帆迟遮断隔江山。提壶鸟解扶人醉,含笑花能破客颜。瘦耸吟肩聊觅句,炊烟青已袅柴关。
和陶渊明归田园六首(其五)
宋·李纲
膝横五弦琴,试鼓南风曲。寄傲北窗下,便觉此生足。开怀酒一壶,寓意棋一局。既使风扫门,还将月为烛。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