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

)

怀古
历史
悼亡
地点
邺中
秋天
写景
抒情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诗人陈恭尹所作的《怀古十首(其八)邺中》。诗人以历史事件为背景,表达了对乱世英雄的感慨和对文学才华的赞赏。首句“山河百战鼎终分”描绘了历经战乱后江山易主的场景,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变迁。接着,“叹息漳南日暮云”通过日暮时分的景象,寓言了邺中(古代魏都所在地)的衰落与悲凉。“乱世奸雄空复尔”批评了那些在乱世中崛起的不择手段的人物,认为他们的功业最终如过眼云烟。“一家词赋最怜君”则转向对文学才子的怀念,这里的“君”可能指的是曹植,他的文学才华在乱世中尤为突出。“铜台未散吹笙伎,石马先传出水文”两句,借铜台(曹操的铜雀台)和石马(曹操墓前的石雕)遗迹,追忆往昔繁华,感叹人事已非。“吹笙伎”和“水文”分别象征着昔日的歌舞升平和历史的痕迹。最后,“七十二坟秋草遍,更无人表汉将军”描绘了荒凉的陵墓,秋草丛生,无人再能表彰那些英勇的汉将,表达了对英雄无处寻觅的哀叹。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历史遗迹为载体,抒发了对乱世英雄的沉思,以及对文化传承的忧虑,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情感和人文关怀。

陈恭尹

1900首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折槛行
唐·杜甫
呜呼房魏不复见,秦王学士时难羡。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千载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槛空嶙峋。娄公不语宋公语,尚忆先皇容直臣。
寿藏为顾静趣赋
明·史谨
预寻一穴近西州,松梓苍苍接素秋。举世有谁曾不死,此身于我复何忧。穿林每设生前祭,与客当从醉里游。多少学仙头白士,至今无处觅瀛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