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
何
令
萃
庵
一
从
大
邑
绾
金
章
,
四
壁
何
归
尚
此
乡
。
五
斗
并
无
陶
令
米
,
一
钱
时
似
杜
陵
囊
。
川
原
未
竭
当
年
泽
,
鬓
发
新
添
昨
夜
霜
。
犹
有
国
人
公
论
在
,
儿
童
相
戒
护
甘
棠
。
送别
抒情
怀古
赞美
写景
情感
地方
节气和时令
赏析
这首诗《赠何令萃庵》是明末清初诗人陈恭尹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友人何令的深切关怀与赞美。首联“一从大邑绾金章,四壁何归尚此乡”,开篇即以“大邑”、“金章”点出友人的官职之高,而“四壁何归尚此乡”则透露出其虽身居高位却仍怀念故乡的情怀,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颔联“五斗并无陶令米,一钱时似杜陵囊”,运用典故,将友人比作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和清贫如洗的杜甫,表达了对友人坚守节操、不慕荣华的赞赏之情。颈联“川原未竭当年泽,鬓发新添昨夜霜”,以自然景象喻指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同时也暗含着对友人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以及对其过去功绩的肯定与怀念。尾联“犹有国人公论在,儿童相戒护甘棠”,借用了“甘棠”这一典故,象征友人深受民众爱戴,即使不在也依然受到尊敬。同时,通过“国人公论”和“儿童相戒”两处细节,展现了友人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深远影响,表达了对友人高尚品德和卓越成就的敬仰之情。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生平经历、性格特点、社会影响的描绘,既展现了陈恭尹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又蕴含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向往,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思的作品。
陈恭尹
1900首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