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山水
赞美
抒情
冬日
赞美帝德

赏析

这首诗是南北朝时期诗人沈约的作品,名为《梁明堂登歌五首(其五)歌黑帝辞》。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颇具哲理和象征意义的咏唱之作。“德盛乎水,玄冥纪节。”开篇即以水德兴盛、天地玄远的景象,展现了一个宏大而神秘的宇宙画卷。水在这里不仅是自然界中的元素,更隐喻着生命与道德的源泉。“阴降阳腾,气凝象閟。”接着描绘出阴阳交替、天地运行的壮丽场景,阴阳之气汇聚成形,彰显了宇宙间万物生长变化的法则。“司智莅坎,驾铁衣玄。”这里诗人以司智(古代神话中的智者)为象征,指引着智慧与力量的结合;而“驾铁衣玄”则象征着强大无比的力量和深不可测的奥秘。“祈寒拆地,晷度回天。”诗人通过祈求寒风撕裂大地、日影倒转达到天际的奇特想象,表达了对自然界不可思议之力的敬畏与追寻。“悠悠四海,骏奔奉职。”随后是对广阔无垠的宇宙和迅捷不停的时光流逝的描绘,以及承担天地之间使命的决心。“祚我无疆,永隆民极。”诗尾则表达了希望自身德泽广大如同无边界限,同时也祝愿国家安宁、人民福祉长存。沈约通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哲学的思考,也反映出他对于宇宙秩序与个人命运之间关系的独特见解。

沈约

273首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宋、齐、梁朝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沈约是齐、梁文坛的领袖,学问渊博,精通音律,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以平、上、去、入四声相互调节的方法应用于诗文,避免八病,这为当时韵文的创作开辟了新境界。其诗与王融诸人的诗皆注重声律、对仗,时号“永明体”,是从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著作有《宋书》、《沈隐侯集》辑本二卷。又曾著《四声谱》、《齐纪》等,已佚。汉族,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