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殿
写景
秋景
咏物
抒情
怀古
赞美
情感
佳节
写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秋日的宴会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宴席氛围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宴会的豪华与参与者的欢愉心情。首先,“凉风北起,高雁南翻”设置了秋季的背景,让人感受到凉爽的气候和大雁的南迁。接下来的“叶浮楚水,草折梁园”则描绘出河流上飘浮着落叶,以及庭院中因风而弯曲的草木,这些都是秋天常见的景象。诗人随后转向宴会的情境,“凄凉霜野,惆怅晨鹍”可能表达了早晨清冷的气氛,而“云轻寒树,日丽秋原”则展现了一种更加明朗而又不失温婉的天气。在宴会部分,“三金广设,六羽高陈”显示出宴席上的奢华和排场,“寒英始献,凉酎初醇”则是对美酒佳肴的赞叹。紧接着的“靡靡神襟,锵锵群彦”描绘了宾客间和谐而又不失庄重的气氛。诗人继续表达宴会的盛况,“思媚储猷,洽和奉宴”表现出宾主之间的情谊与宴席上的融洽,“恩畅兰席,欢同桂殿”则是对宴会中美好情感的赞美。最后,“景遽乐推,临风以眷”表达了诗人对于这场宴会的珍视和留恋之情。全诗通过对自然与宴会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当下的情怀。而“丽景天枝,位非德举”则是对宴席主持者的赞誉,认为其地位不是单纯由权势所得,而是由其德行和才能所致。诗尾的“任伍辰阶,祚均河楚”、“负岳未胜,瞻云难侣”以及“望古兴惕,心焉载伫”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历史、山川壮丽景观的向往和自我能力不足之感。

沈约

273首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宋、齐、梁朝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沈约是齐、梁文坛的领袖,学问渊博,精通音律,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以平、上、去、入四声相互调节的方法应用于诗文,避免八病,这为当时韵文的创作开辟了新境界。其诗与王融诸人的诗皆注重声律、对仗,时号“永明体”,是从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著作有《宋书》、《沈隐侯集》辑本二卷。又曾著《四声谱》、《齐纪》等,已佚。汉族,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