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三
朝
雅
乐
歌
十
九
首
(
其
三
)
重
列
北
上
,
分
庭
异
陛
。
百
司
扬
职
,
九
宾
相
礼
。
齐
宋
舅
甥
,
鲁
卫
兄
弟
。
思
皇
蔼
蔼
,
群
龙
济
济
。
我
有
嘉
宾
,
实
惟
恺
悌
。
场景
抒情
群友之情
群龙齐聚
颂皇恩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宫廷盛况的诗句,展现了古代皇室的繁华与礼仪之严谨。"重列北上,分庭异陛"表明了宫殿的宏伟和等级森严的阶梯制度。"百司扬职,九宾相礼"则展示了各种官署的职责分明,以及九品官员之间的礼节交流。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繁忙而有序的朝廷图景。接下来的"齐宋舅甥,鲁卫兄弟"通过提及历史上的著名家族,如齐、宋、鲁、卫等,传达了皇室与贵族间血缘和政治联姻的紧密关系。这些家族在历史上多有杰出的政治或军事成就,被提及在此,可见诗人对其地位与影响力的认可。"思皇蔼蔼,群龙济济"中,“思皇”可能指的是怀念古代圣明的君主,而“蔼蔼”形容皇室的繁盛与温馨。"群龙济济"则是对朝廷官员如同众多龙才汇聚一堂的赞美之词,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局面和谐统一的肯定。最后两句"I have a noble guest, truly courteous and kind."(我有嘉宾,实惟恺悌)表明诗人对来访者的尊重与款待之情。这里的"嘉宾"可能是指某位特殊的客人,或许是一位皇亲国戚,或是朝中要员。整体而言,这段诗描绘了一个权力中心的繁华景象,以及诗人对这一切的赞美与肯定。这不仅是对物质建筑和制度安排的赞叹,更是对当时政治文化氛围的肯定。
沈约
273首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宋、齐、梁朝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沈约是齐、梁文坛的领袖,学问渊博,精通音律,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以平、上、去、入四声相互调节的方法应用于诗文,避免八病,这为当时韵文的创作开辟了新境界。其诗与王融诸人的诗皆注重声律、对仗,时号“永明体”,是从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著作有《宋书》、《沈隐侯集》辑本二卷。又曾著《四声谱》、《齐纪》等,已佚。汉族,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抛球乐
宋·柳永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争簇秋千架。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上巳日作
清·爱新觉罗·弘历
良辰南苑畅登临,婉娩青春即渐深。蛾月一痕刚挂汉,莺时几树欲笼阴。悦怀诗境无边富,蓄眼韶光底用寻。猎罢佽飞陈马技,聊徵故事射华林。
冬赛行
宋·周弼
大巫舞袍奉酒尊,小巫湔裙进盘彘。野风吹树龙马归,瓦炉柏根香满地。白衣老须撚向前,叉手大胆不敢言。去年田家五分熟,更饶三分百事足。大茧千棚丝满窠,栗犊两握角出肉。土台浇酒再.....
驻跸圣因行宫
清·爱新觉罗·弘历
问俗重临明圣湖,白沙堤上果清殊。高峰南北呈双髻,行馆招提别一区。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昭苏。民心乐处吾同乐,艳舞清歌亦底须。
闻笛
唐·赵嘏
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兴来三弄有桓子,赋就一篇怀马融。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
宫词五首(其四)
唐·顾况
九重天乐降神仙,步舞分行踏锦筵。嘈囋一声钟鼓歇,万人楼下拾金钱。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