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
悼亡
历史
怀古
母爱
哲理
励志

赏析

这首诗《史阁部降生》由清代诗人张洵佳所作,通过对史阁部(即史可法)降生前梦境的描绘,展现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思考与感慨。诗中开篇“昔者史公母,梦遇文天祥”,以史可法的母亲梦见文天祥这一奇特梦境作为引子,暗示了史可法与文天祥之间可能存在的某种精神或命运上的联系。接着,“忠魂三百年,翩然下帝乡”一句,表达了史可法忠贞不渝的精神跨越了三个世纪,最终降临于人间,预示着其非凡的命运。“苍苍果何意,降祥实降殃”则揭示了命运的复杂与矛盾,一方面带来了祥瑞,另一方面也可能带来灾祸。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命运多舛的无奈与深思。“生灵开杀运,忠孝酿劫场”进一步阐述了史可法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忠孝之名背后的悲剧色彩。在这样的背景下,忠孝之举反而成为了命运的催化剂,引发了灾难。“岂为忠孝者,作事忤彼苍”提出疑问,为何忠孝之人却遭此命运?这不仅是对史可法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是对当时社会道德与命运关系的深刻探讨。“故使转轮回,百难一身当”表明了命运的残酷与不公,即使转世轮回也无法逃脱百般苦难。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命运不公的强烈不满和对个体命运的同情。“柴市犹归骨,扬州骨并亡”描述了史可法在战乱中的牺牲,即使在柴市英勇就义,也未能避免扬州城的浩劫,体现了其命运的悲壮与无奈。最后,“实祸亦云酷,虚名乌足偿”表达了对史可法实际遭遇与虚名之间的巨大反差的感慨,指出其命运的残酷远超其名声所能弥补。“降生太无谓,谁作阎罗王”则以一种讽刺的口吻,质疑为何要降生这样一个充满苦难与牺牲的人物,似乎在问世间是否真的存在公正的主宰。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寓意,不仅展现了对史可法个人命运的同情与思考,也触及了更广泛的历史与哲学议题,体现了诗人对命运、道德与人性的深刻洞察。

猜您喜欢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折槛行
唐·杜甫
呜呼房魏不复见,秦王学士时难羡。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千载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槛空嶙峋。娄公不语宋公语,尚忆先皇容直臣。
行路难
清·冯班
自许直如绳,看君白如雪。一朝更变不似先,雾里看花云里月。梦中不悟君心异,言笑依依尚相悦。五更欲曙百鸟啼,玄鬓生丝泪成血。念君旧恩君岂知,万物荣衰各有时。君不见黄蜂阶下收残.....
寿藏为顾静趣赋
明·史谨
预寻一穴近西州,松梓苍苍接素秋。举世有谁曾不死,此身于我复何忧。穿林每设生前祭,与客当从醉里游。多少学仙头白士,至今无处觅瀛洲。
江行吊宋齐邱
宋·辛弃疾
尝笑韩非死说难,先生事业最相关。能令父子君臣际,常在干戈揖逊间。秋浦山高明月在,丹阳人去晚风闲。可怜千古长江水,不与渠侬洗厚颜。
挽夏继军联
清·左宗棠
壮志挽宗邦,剧时犹带吴钩看;宦游悲末路,老去方知蜀道难。
谒夫子庙
清·顾炎武
道统三王大,功超二帝优。斯文垂彖系,吾志在春秋。车服先公制,威仪弟子修。宅闻丝竹响,壁有简编留。俎豆传千叶,章逢被九州。独全兵火代,不藉庙堂谋。老桧当庭发,清洙绕墓流。一.....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