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咏物
抒情
友情
赞颂
山水
具体分析如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筇竹杖的独特魅力与寓意深远。开篇“瘦节苍骨耸,腻肤黄玉温”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筇竹杖的外在形态,竹节瘦削而苍劲,竹皮光滑如温润的黄玉,展现出一种自然界的坚韧与优雅并存之美。接着,“苔间时卓地,月下屡敲门”则通过场景的变换,赋予筇竹杖以生命,它在苔藓间独立,于月光下敲响心灵之门,仿佛在呼唤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精神追求。“持赠松庐老,携寻水竹村”两句,点明了筇竹杖的用途与传递的情感,它被作为礼物赠予年长的僧侣,或是陪伴行者探寻水边竹林的小径,象征着对智慧与自然的向往,以及与之相契的深厚情谊。最后,“归来倚空壁,夜气与俱存”则以静谧的画面收尾,筇竹杖归于宁静之所,与夜间的清气相伴,暗示着内心的平和与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筇竹杖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美,更蕴含了对简朴生活、自然和谐与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赵孟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之美的崇尚。

赵孟頫

549首
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之一。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