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咏物
写景
怀古
抒情
哲理
赞美
咏物兼写景

赏析

这首诗以宝珠和美玉为喻,描绘了它们从远方的东国和南荆之地产出,经过历史的沉淀和人们的赞誉,最终成为珍贵的象征。诗人通过“隋侯曜我色,卞氏飞吾声”这两句,巧妙地引用了两个典故,即隋侯救蛇得珠和卞和献玉的故事,来强调宝珠和美玉的非凡品质和独特魅力。接下来,“已加明称物,复饰夜光名”两句进一步赞美了宝珠和美玉的光彩照人,不仅在日间熠熠生辉,夜晚也如同夜明珠般散发光芒。诗人接着用“骊龙旦夕骇,白虹朝暮生”来比喻宝珠和美玉的珍贵和引人注目,它们能令龙惊骇,白虹为之显现,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它们的非凡价值。“华彩烛兼乘,价值讵连城”则强调了宝珠和美玉的华美光彩和难以估量的价值,它们的光芒甚至可以照亮两匹马的行进,价值远超连城之宝。然而,诗人随后表达了对这些珍宝命运的担忧,“常悲黄雀起,每畏灵蛟迎”,担心它们可能遭遇不测,被黄雀或灵蛟所夺。“千刃安可舍,一毁难复营”表达了对宝珠和美玉不可轻易舍弃的感慨,一旦损坏,就难以修复。最后,“昔为时所重,今为时所轻”反映了宝珠和美玉在不同时代价值的变化,曾经备受推崇,如今却可能被忽视。“愿与浊泥会,思将垢石并”表达了诗人希望宝珠和美玉能够与普通事物相融合,不再过于高傲自大。“归真川岳下,抱润潜其荣”则是对宝珠和美玉回归自然,保持谦逊本色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宝珠和美玉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它们的美丽和价值,也蕴含了对人生价值、命运变迁以及谦逊态度的深刻思考。

颜之推

6首
颜之推(531~约591年),字介,琅邪临沂人。出生于建康郡(今江苏省南京市)的一个士族官僚之家,为南齐治书御史颜见远之孙、南梁咨议参军颜协之子。中国古代文学家、教育家,生活年代在南北朝至隋朝期间。颜之推著有《颜氏家训》,是北朝后期重要散文作品,且在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北齐书》本传所载《观我生赋》,亦为赋作名篇。他早传家业,12岁时听讲老庄之学,因“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生活上“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他博览群书,为文辞情并茂,得南梁湘东王萧绎赏识,19岁就被任为国左常侍。后投奔北齐,历20年,官至黄门侍郎。公元577年,北齐为北周所灭,他被征为御史上士。公元581年,隋代北周,他又于隋文帝开皇年间,被召为学士,不久以疾终。依他自叙,“予一生而三化,备苶苦而蓼辛”。叹息“三为亡国之人”。颜之推传世著作有《颜氏家训》、《还冤志》、《集灵记》等。《颜氏家训》共二十篇,是颜之推为了用儒家思想教训子孙,以保持自己家庭的传统与地位,而写出的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这是他一生关于士大夫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后世称此书为“家教规范”。生于江陵(今湖北江陵),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中国古代文学家、教育家。学术上,博学多洽,一生著述甚丰,所著书大多已亡佚,今存《颜氏家训》和《还冤志》两书,《急就章注》、《证俗音字》和《集灵记》有辑本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