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地点
秋景
离别
边塞
战事
思乡
咏物
怀古
山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悲凉与历史沧桑的画面。首句“问谁刃馘月氏头”,以古代战争中的残酷场景开篇,引出对历史的深沉思考。接着,“北固军台宴晚秋”一句,将战场的血腥与晚秋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六代莺花弦拨怨,八屯戈马雨湔愁”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意象,通过“莺花”、“弦拨”、“戈马”、“雨湔”等元素,展现了历史的变迁与人物的情感波动。莺花代表了繁华与美好,弦拨则暗示了音乐与艺术,而戈马和雨湔则指向了战争与苦难,两者并置,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斜阳疏柳荒城旆,浅水芙蓉画渚鸥”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荒城孤柳、浅水荷花、鸥鸟飞翔的凄美景象,营造出一种孤寂与落寞的氛围,进一步深化了对历史沧桑和人生无常的感慨。最后,“此意分明宵梦得,征帆无恙下瓜州”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记忆的深刻怀念以及对未来旅途的期待。宵梦得,意味着在梦中回忆往昔,而征帆无恙下瓜州,则寄托了对远方安全抵达的祝愿,同时也暗含着对人生旅程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希望。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对历史的反思、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人生旅途的哲思,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刻的内涵。

姚燮

3925首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鹦鹉曲·忆难鸣山旧游
元·冯子振
鸡鸣山下荒丘住。客吊古问驿亭父。几何年野屋丛祠,灭没犁烟锄雨。默寻思半晌无言,逆旅又催人去。指峰前代好磨笄,是血泪当时洒处。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