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顶
山
已
觉
诸
峰
下
,
身
还
耻
雁
高
。
规
中
天
有
尽
,
象
外
劫
谁
逃
?
蓬
弱
仙
之
宅
,
风
波
逝
者
慆
。
人
间
无
坦
地
,
几
辈
息
尘
劳
?
地点
写山
哲理
抒情
怀古
人间
生活
四季
山
情感
思
情感
忧
赞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佛顶山的壮丽景色与深邃哲思。开篇“已觉诸峰下,身还耻雁高”以对比手法,将自身置于群峰之下,自谦不若大雁之高,隐含着对自然伟力的敬畏与自我谦逊的态度。“规中天有尽,象外劫谁逃?”这两句则转向对宇宙规律与时间长河的思考,指出即使在规则之内,也难寻尽头;而在想象之外,又有谁能逃脱时间的轮回与命运的安排,表达了对生命意义和宇宙真理的探索。“蓬弱仙之宅,风波逝者慆。”这里以蓬草比喻仙人的居所,暗示仙人生活的飘渺与超脱,同时又以“风波”象征世事的变幻无常,强调生命的短暂与世事的流逝。最后,“人间无坦地,几辈息尘劳?”则直指人生道路的崎岖与艰辛,提出在纷扰尘世中寻求解脱的问题,引发读者对于人生价值和精神追求的深思。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自我等深刻思考,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人生意义的追问,体现了清末文人在面对复杂社会现实时的内心世界与精神追求。
姚燮
3925首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待旦
宋·陆游
晨光残淡月,急点杀寒更。历历记孤梦,悠悠带宿酲。揽衣推枕起,乱发绕床行。叹息人间事,还随初日生。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