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抒情
闺怨
写景
写山
情感
咏物
秋天
烛光烛火
回忆记梦

赏析

这首《虞美人·秋闺回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秋时节一位女子在闺房中的孤独与哀愁。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女性内心世界的复杂与细腻。首句“残声雁远江横月”,以雁鸣渐远、江面横斜明月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空旷而寂寥的氛围,暗示着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遥远的情感。接下来,“恨似山眉结”一句,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为山眉的皱结,形象地表达了女子心中的愁苦与愤恨,如同山峦般沉重。“断烟屏隔泪珠弹”描绘了一幅画面,烟雾缭绕的屏风后,泪水如珠子般滑落,既表现了女子的悲伤,也暗示了她内心的挣扎与无奈。接着,“烛傍碎梧风叶响珊珊”通过烛光摇曳、风吹落叶的声音,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凄凉,同时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命运的无常。“凉初枕倚愁边梦”一句,写出了女子在凉爽的夜晚,枕着枕头,陷入深深的愁思之中,梦境与现实交织,难以分辨。最后,“甚说香篝凤。水沉帘锁露花霏。静夜诉谁幽怨比蛩啼。”以香炉、水沉香、窗帘、露花、静夜和蛩啼等意象,进一步深化了孤独与哀愁的主题,暗示了女子在无人倾听的情况下,只能将内心的幽怨诉诸于自然界的虫鸣之中。整首诗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与孤独的秋夜闺房场景,深刻地揭示了女性在特定情境下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与自我反思。

姚燮

3925首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猜您喜欢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