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
塘
试
海
棠
花
马
玉
鞭
东
指
千
峰
开
,
柳
花
碾
尘
春
盘
回
。
捎
眉
一
燕
如
飘
梗
,
画
里
关
山
六
朝
影
。
斜
阳
十
万
桃
花
枝
,
燕
女
嬉
晴
看
猎
儿
。
清
时
不
用
挽
弓
手
,
上
马
吟
诗
下
马
酒
。
写景
春景
咏物
马
写花
桃花
怀古
抒情
赞美
场景
山水
田园
边塞
春日游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古代生活画卷,充满了浓厚的诗意与历史感。首句“玉鞭东指千峰开”,以“玉鞭”为引子,形象地展现了策马东行的情景,千峰随之而开,既写出了行进的气势,也暗示了旅途的壮阔。接着,“柳花碾尘春盘回”,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柳花随风翻滚,与尘土交织,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春盘回转,更添了几分动感与活力。“捎眉一燕如飘梗,画里关山六朝影”,这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联想,一只燕子掠过,如同飘落的草梗,既表现了燕子的轻盈,又暗含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画面中仿佛映现了六朝时期的关山景象,将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灵动融为一体。“斜阳十万桃花枝,燕女嬉晴看猎儿”,夕阳西下,桃花盛开,燕女在晴朗的天气里嬉戏,观看猎人狩猎。这一场景温馨而富有生活气息,桃花与斜阳相映成趣,燕女的欢声笑语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猎人的活动则赋予了场景以动态美。最后一句“清时不用挽弓手,上马吟诗下马酒”,表达了诗人对太平盛世的感慨。在和平时期,人们无需为生计而担忧,可以骑马出游,吟诗作乐,享受生活的美好。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安定的喜悦之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古代生活的一个侧面,既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又有生动的人物活动,充满了诗意与历史感,是一幅动人心弦的画卷。
姚燮
3925首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