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
熟
溪
(
其
一
)
新
晴
渡
口
百
花
香
,
石
子
池
头
鸭
弄
黄
。
卷
幔
夕
阳
留
不
住
,
好
风
将
雨
过
梅
塘
。
写景
地点
新晴
写花
夕阳
写山
石子池
留白手法
情景交融
山水场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新雨后渡口的清新景象与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首句“新晴渡口百花香”以“新晴”点明天气变化,阳光初照,空气清新,渡口处百花盛开,香气扑鼻,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氛围。次句“石子池头鸭弄黄”则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水边的生动场景:石子铺就的池塘边,鸭子们在水中嬉戏,羽毛在阳光下闪烁着金黄色的光泽,为画面增添了几分活泼与温馨。第三句“卷幔夕阳留不住”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夕阳”视为可以被“留住”的对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稍纵即逝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短暂。最后一句“好风将雨过梅塘”则预示着即将来临的雨天,微风中夹带着即将到来的雨水的气息,而“梅塘”作为背景,不仅增添了季节的特色,也暗示了春天的临近和生命的循环。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将自然界的美丽与诗人的内心情感巧妙结合,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敏感与热爱,以及对生活瞬间的深刻感悟。
沈括
63首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宋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元丰三年(1080年),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驻守边境,抵御西夏,后因永乐城之战牵连被贬。晚年移居润州(今江苏镇江),隐居梦溪园。绍圣二年(1095年),因病辞世,享年六十五岁。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汉族。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仁宗嘉佑进士,后任翰林学士。晚年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工程师、外交家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