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
写人
农事
咏物
母爱
励志

赏析

这首《养蚕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养蚕人的辛劳与情感,展现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农民生活的艰辛与对丰收的渴望。开篇即以“养蚕如养儿”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养蚕人对蚕的悉心照料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接下来,“饥饱谨护视”四字,点明了养蚕人对蚕的饮食起居的细致关照,体现了他们对蚕的深厚情感和责任感。“蚕饥蚕娘愁,蚕饱蚕娘喜”,通过蚕的饥饿与满足来反映养蚕人的心理变化,生动地表现了养蚕人与蚕之间的紧密联系和情感纽带。随后,诗人通过“朝采桑,暮采桑,日晡未食鸣饥肠”描绘了养蚕人忙碌而艰苦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蚕的无私奉献。“侬食不饱犹自可,蚕若饥时愁煞我”一句,将养蚕人的牺牲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宁愿自己挨饿,也要确保蚕的充足食物,这种无私的付出令人动容。“典却青布裙,买取绿桑叶”则展示了养蚕人在经济上的困境,为了给蚕提供足够的食物,不惜典当衣物,体现了他们对蚕的极度重视和对丰收的强烈渴望。“絮祷马头娘,愿蚕食努力”一句,通过祈祷的方式表达了养蚕人对蚕的期望和对丰收的祈求,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蚕腹日饱蚕身肥,吐丝盈箔光辉辉”描绘了蚕在养蚕人的精心照料下健康成长,最终吐丝成茧,充满了丰收的喜悦和希望。“用织机中锦,为谁身上衣”则从侧面反映了蚕丝的用途,不仅为养蚕人带来了经济收益,也体现了蚕丝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最后,“卖新丝,粜新谷,全家饱暖出蚕腹,那惜经旬废膏沐”一句,总结了养蚕带来的家庭幸福,即使为此牺牲了个人的美容保养,也在所不惜,体现了养蚕人对家庭幸福的追求和牺牲精神。“养蚕养蚕辛苦多,今年蚕事定如何?”一句表达了对当前蚕事的担忧和对未来丰收的期待,体现了农民对自然规律的顺应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几多大道青楼女,裁剪歌衫要绮罗”则以反讽的手法,对比了养蚕人与城市女性的生活差异,揭示了社会阶层间的差距,同时也表达了对养蚕人辛勤劳动的尊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养蚕人对蚕的深情厚意、对生活的坚韧不拔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社会现实感的作品。

猜您喜欢

俞居易兄弟并时为属邑长示其父所藏东坡送行诗用其韵跋卷末
宋·葛胜仲
吾州两支邑,伯季俱鸣琴。清谈一倾倒,亹亹正始音。文室赖芝兰,药笼资桂参。猥示晏楹书,什袭缄藏深。好事识雅趣,扬美知孝心。跻荣荷门基,行矣勋业寻。
赠屋西小陈秀才(其一)
宋末元初·戴表元
年少饥寒不足忧,笑谈有味自风流。等閒辍赠两兔颖,待看修成五凤楼。
拙吟一首奉寄叔固贤表
明·谢孟安
忆昨与君别,春风三月时。感君不我弃,祖饯当路歧。斗酒不成欢,挥手重致词。别来今几月,两地遥相思。人生贵知己,爱我其有谁。惟君颇同调,缔交无所疑。君如云间鹤,饮啄思天池。天.....
题明侍御吴江陈公遗札
清·刘绎
令德用昭,前绪克光。罔贻匪谋,有美斯彰。岳岳陈公,寓仁于刚。诤臣骨鲠,循吏项强。惟冈有凤,鸣于朝阳。珠玉咳唾,骨采耀翔。翰词喻志,研墨余香。获其残剩,足以润芳。伟兹贤胄,.....
五君咏五首(其四)郭代公元振
唐·张说
代公举鹏翼,悬飞摩海雾。志康天地屯,适与云雷遇。兴丧一言决,安危万心注。大勋书王府,舛命沦江路。势倾北夏门,哀靡东平树。
阮郎归·杨彦明寿日筹堂之甥
金末元初·李俊民
年来宅相有谁承。人誇似舅甥。带牛佩犊尽春耕。菟裘了一生。闲事业,寄丹青。笔端如有神。试看自写镜中真。老人南极星。
送魏相国假还
清·曹禾
争羡功名发未皤,乞身强健恋烟萝。神仙宰相能兼少,钟鼎山林较孰多。采药正逢黄独长,休粮重许赤松过。如何解得苍生望,霖雨朝朝仰润河。
黑裘
宋·王禹偁
野蚕自成茧,缲络为山紬。此物产何许,莱夷负海州。一端重数斤,裁染为吾裘。守黑异华楚,示俭非轻柔。熏香则无取,风雪曾何忧。朝可奉冠带,夜以为衾裯。晏婴三十年,庶几迹相侔。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