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
吉
甫
山
居
韵
奉
寄
(
其
二
)
东
山
草
木
亦
知
名
,
宠
辱
看
来
一
缕
轻
。
乘
兴
每
随
流
水
远
,
寻
幽
常
有
白
云
迎
。
遥
岑
过
雨
青
浮
黛
,
弱
柳
牵
风
翠
拂
缨
。
识
得
淡
中
滋
味
好
,
侯
鲭
未
必
胜
芹
羹
。
写景
山水
抒情
哲理
写草
季节
秋季
情景交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深刻感悟与独到见解。开篇“东山草木亦知名,宠辱看来一缕轻”两句,以东山草木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厚情感和对人生荣辱的淡然态度。草木虽小,却也各有其名,而人的荣辱得失,在诗人眼中,不过是如同一缕轻烟般微不足道。接着,“乘兴每随流水远,寻幽常有白云迎”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在山林间自由自在、随性而行的生活状态。无论是乘着兴致远游,还是在探寻幽静之地时,总有白云相伴,象征着心灵的纯净与超脱。“遥岑过雨青浮黛,弱柳牵风翠拂缨”描绘了一幅雨后山色青翠、柳枝轻拂的画面,细腻地表现了自然景色之美,同时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最后,“识得淡中滋味好,侯鲭未必胜芹羹”两句,点明了诗人的生活哲学。在诗人看来,淡泊名利、简朴生活中的真味才是最可贵的,即便是普通的芹菜羹,也能胜过奢华的美食。这不仅是对物质欲望的超越,更是对精神追求的高度肯定。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独特理解与感悟,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猜您喜欢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独游南静川
宋·王禹偁
高车岭上无人见,南静川中信马行。多谢仙娥相管顾,远擎松雪助诗情。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赠曾一轩
宋·文天祥
磨蝎之宫星见斗,簸之扬之箕有口。昌黎安身坡立命,谤毁平生无不有。我有斗度限所经,适然天尾来临丑。虽非终身事干涉,一年贝锦纷杂糅。吾家禄书成巨编,往往日者迷几先。惟有一轩曾.....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