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祀
先
垄
途
中
口
占
肩
舆
侵
晓
发
,
日
出
散
林
霏
。
木
落
山
容
瘦
,
天
空
雁
信
稀
。
孤
村
流
水
绕
,
斜
壁
断
云
飞
。
墓
祭
虽
非
古
,
吾
亲
体
魄
依
。
写景
秋天
抒情
悼亡
写山
写水
怀古
亲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祭祀祖先坟墓途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首联“肩舆侵晓发,日出散林霏。”以清晨出发的情景开篇,肩舆即为古代的轿子,诗人于黎明时分启程,太阳初升,晨雾渐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神秘的氛围。颔联“木落山容瘦,天空雁信稀。”通过“木落”、“山容瘦”、“天空雁信稀”等意象,展现了秋天的萧瑟景象。树叶凋零,山色显得清瘦,天空中大雁南飞,传递着季节更替的信息,同时也暗示着离别与思念的主题。颈联“孤村流水绕,斜壁断云飞。”转而描绘沿途的自然风光。孤零零的小村庄被潺潺流水环绕,斜坡上的岩石间,白云飘逸,仿佛在空中自由飞翔。这一联通过对比孤村与流动的自然元素,进一步强化了旅途中的孤独与对自然美的欣赏。尾联“墓祭虽非古,吾亲体魄依。”点明了此行的目的——祭祀祖先。尽管形式可能不完全遵循古制,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敬仰之情却始终如一。这不仅是对家族传统的延续,也是对亲情和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季节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亲人深深的怀念,体现了明代文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捕捉和情感表达的独特风格。
猜您喜欢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