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哲理
励志
养生
炼心

赏析

这首诗是唐末宋初时期的一位无名氏所作,属于道教内丹修炼的诗歌。全诗围绕着修炼养生、精进道德的主题,语言古朴而富有象征意义。"学道修心,存神炼性,直要轻举。" 这几句表达了作者对于修炼之道的追求和目标,即通过修行来达到心性的提升,使身心得到净化和升华,以至于获得轻松自在的境界。"补脑还精,流水不腐,户枢终不蠹。" 这里的“补脑还精”指的是将精气归纳于脑部,以增强生命力和智慧;“流水不腐”象征着内心的清澈无染,以及修炼过程中的持久恒常;“户枢终不蠹”则形容了修炼后的身心如门轴般坚固,不受外界侵蚀。"日魂月魄,抟归炉鼎,真气自然流聚。" 这几句描绘了作者在修炼过程中的体验,即将日夜的精神和精力都收摄归于内丹炉鼎之中,使得真气自发而聚。"把心猿缚住,意马追回,迥无尘虑。" 这里的“把心猿缚住”比喻着将浮动不定的心神牢固地束缚起来;“意马追回”则是控制自己的思绪和欲望,使其不再奔逸无边;“迥无尘虑”表达了通过修炼达到无忧无虑的境界。"定中明有,阳龙阴火,水火透时为度。" 这几句进一步阐述了内丹修炼中的重要法门,即心神安定、内外明悟以及阴阳调和(阳龙指的是天干之气,阴火则是地支之火)的重要性,这些都是达到修炼境界的关键。"八段奇文,千口活法,向上有一路。" 这里的“八段奇文”可能指的是某种内丹经典中的八个修炼层次或方法;“千口活法”则意味着各种灵活多变的修炼技巧和智慧;“向上有一路”表达了作者对于追求更高境界的渴望。"吕公高尚,未离人世,有分也须相遇。约十洲三岛,骖鸾跨鹤,大家同去。" 最后几句提到了“吕公”,可能是指道教中的一位得道高僧或修炼家;“有分也须相遇”表达了对于与志同道合之人的珍贵和渴望;“约十洲三岛,骖鸾跨鹤,大家同去”则描绘了一种共同达到仙境的美好愿景,通过修炼成就,与众神仙一同升入仙界。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道教内丹修炼深刻理解和个人体验,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