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
书
郎
上
直
闻
春
漏
地
即
尚
书
省
,
人
惟
鸳
鹭
行
。
审
时
传
玉
漏
,
直
夜
递
星
郎
。
历
历
闻
仙
署
,
泠
泠
出
建
章
。
自
空
来
断
续
,
随
月
散
凄
锵
。
物
静
知
声
远
,
寒
轻
觉
夜
长
。
听
馀
残
月
落
,
曙
色
满
东
方
。
写景
抒情
时间
冬天
听闻
节令
春漏
赞美
译文
这里便是尚书省府衙门庭,众臣如同鸳鸯白鹭列队行。
审时度势传递着宫中更漏声,值夜官员接连不断地忙碌情景。
清晰可闻仙界官署的声响,清冷中传出建章宫的乐章。
声音从空中时断时续传来,伴随月光散落凄凉而响亮。
万籁俱寂中方知声音传播之远,微寒中感觉夜晚格外漫长。
听完这乐声直到残月西沉落,晨光已铺满了整个东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尚书郎在夜晚听闻春漏的声音,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邃的意境。“地即尚书省,人惟鸳鹭行。”开篇便以尚书省为背景,人们在这里行走,其间鸳鹭穿梭,营造出一种既庄严又生动的景象。“审时传玉漏,直夜递星郎。”诗人细致地观察着时间流逝,通过玉漏计时,这个过程延绵至深夜,每一次星辰的变换都伴随着尚书郎的巡视。“历历闻仙署,泠泠出建章。”这里的“仙署”可能指代某种神秘或美好的官署,而“建章”则是文书的名称,这两者的结合让人联想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官方文献。“自空来断续,随月散凄锵。”诗人的心境似乎随着夜晚的寂静和月光的流转而起伏,表达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哀愁和淡淡的忧伤。“物静知声远,寒轻觉夜长。”在万籁无声中,诗人感受到声音的遥远,而这种清冷的夜晚让时间仿佛变得更为漫长。“听馀残月落,曙色满东方。”诗篇以此句收尾,通过对残月和曙光变化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日出而作、夜宿而息自然规律的赞美,同时也隐含着对新生事物的期待。整首诗运用了许多典故,如“玉漏”、“星郎”等,这些元素增加了诗歌的丰富性和历史感。同时,通过对时间流逝、月光变化以及自然界声音的细腻描写,诗人巧妙地将内心的情感与外在世界融合为一体,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而又不失沉稳的艺术境界。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次韵同年诸公环碧叙同年会(其一)
宋·陈造
天瓢挹注拱仙官,更阅诗仙锦绣端。离合不忘车笠誓,留传当并画图看。玄谭想有蛟龙听,得醉仍均客主欢。俛仰谪仙三百载,从知乐事继今难。
车过武胜关雪中购得兰数本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车行楚豫交,蜿蜒入山腹。矫首望雄关,势绝天地蹙。一脊界江河,向背异寒燠。雪峰袭云衣,漠漠烟生玉。涛凝叠嶂松,翠压一涧竹。峥嵘幻冰花,僵踣慨众木。野人市修兰,仓卒得一束。坚.....
与啸麓谈鄮山阿育王寺之胜啸麓为之神往有诗余更和之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劳生念念馀尘土,笑口为君说鄮山。睡起随参香殿上,饭馀无事古松间。寒宵雪密茶初熟,精舍兰开衲未还。无用苓蔘治幽痗,深心回向一开颜。
乳源出水岩采雪花赠高士周孝廉诩
明末清初·屈大均
乳山多异卉,岁晏发寒林。不作冰霜色,谁知草木心。幽香盈石室,素影傍瑶琴。迟暮吾何惜,凭将答所钦。
观祝孝友画卷为赋六言一绝复以其句为题作五言四咏(其五)
宋·朱熹
茅屋无烟火,溪桥绝往还。山翁独乘兴,飘洒一襟寒。
太一湫
金·杨云翼
四崖环抱镜光平,数亩澄泓石底清。寒入井头千丈雪,净涵嵓际一天星。傍人争出鱼依势,衔叶飞来鸟护灵。日日东风送潮出,只应绝顶透沧溟。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