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便
抒情
豁达
自在
人生哲理
豪放

译文

最近遇到酒就放声高歌,醉了之后跳舞吟诗愈发狂放近乎成魔。
即便五斗酒才能解酒醒后的不适还是觉得不够,对连续干杯十分享受从不嫌多。
眼前的敌人暂且不去理会,身外的功名任由它去。
死亡是寻常事活着也不过如此,还有什么能奈何我呢?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享乐生活的态度。诗人通过对酒的热爱和放纵的饮宴,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无所谓,以及对生死看透的豁达。"近来逢酒便高歌,醉舞诗狂渐欲魔"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在饮酒时的豪迈与放荡,不仅仅是高声歌唱,更有如醉汉之舞,甚至到了接近于疯狂的地步。接着 "五斗解酲犹恨少,十分飞盏未嫌多" 表明了诗人对酒的渴望,即使喝下五斗酒仍然觉得不够,还要将杯中酒一饮而尽,不认为这多余。这里展示了对酒的极度热爱和无拘小节。然后 "眼前雠敌都休问,身外功名一任他"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的心态,对于眼前的仇敌以及个人的功绩成就都不去过多追究,把这些看作身外之物,让他人去处理。最后 "死是等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 这两句则显示了诗人对于生与死的平常态度,将死亡视为与生活无异的事情,并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也没有太多的忧虑和担心,显得豁然。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酒宴与放纵的描述,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享乐当下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于功名利禄及生死看透后的豁达。

元稹

887首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晚年官至武昌节度使等职。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诗辞言浅意哀,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猜您喜欢

想归田园
唐·白居易
恋他朝市求何事,想取丘园乐此身。千首恶诗吟过日,一壶好酒醉消春。归乡年亦非全老,罢郡家仍未苦贫。快活不知如我者,人间能有几多人。
赠罗浮道士
唐·吕岩
罗浮道士谁同流,草衣木食轻王侯。世间甲子管不得,壶里乾坤只自由。数着残棋江月晓,一声长啸海山秋。饮馀回首话归路,遥指白云天际头。
山村独酌
宋·陆游
腰剑如今不换牛,固应万事一时休。孤舟惯作潇湘梦,骏马宁思鄠杜游。毁誉要须千载定,功名已向隔生求。石帆山下秋风晚,买酒看云自献酬。
糟丘歌寄东生弟
清·俞耀
人间不筑黄金台,天上不修白玉楼。腹中文字半磨灭,化为酒气成糟丘。我欲死埋其侧生与之游,不醉亦醉不愁亦愁。光阴一掷几千载,吾将老死无春秋。不知人间天上,何处可以长居而久留。.....
劝农六首(其四)
宋·张嵲
春到逢花犹眼乱,老来对酒便心降。须知渴肺难禁醉,鸭绿潾潾酌玉缸。
访欧桢伯道馆
明·黎邦琰
白首尚为郎,相看气益扬。文谁同大雅,酒或似东方。紫阙星辰近,青箱日月长。避喧君自得,不是学空王。
与太学诸僚宴集
明·徐祯卿
艺苑开三径,閒僚散竹林。弦歌一以暇,春服共相寻。薄采漪皇泽,临风款道襟。高梧无杂蔓,呦鹿有佳音。藉草时倾酒,披衣或鼓琴。何妨惭点也,吾醉独狂吟。
藤蓑五首(其二)
明·陈献章
人好蓑亦好,月光水亦光。水南有酒媪,酒热唤我尝。半酣独速舞,舞罢还举觞。所乐在知止,百年安可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