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
写景
夏天
微妙细节
婉约

译文

雨水带来凉爽,竹席在夏天显得格外清凉,小楼上薄被难以抵挡轻微的寒意。
微风吹过,香囊轻轻转动,朦胧月光斜照,穿透格子窗显得分外明亮。
桦树蜡烛火焰高涨,黄耳犬吠叫连连,柳树成荫的河堤上风平浪静,只听见紫骝马的蹄声。
频繁地听到中门锁链的响动,心中虽急切想见,但因桃叶(人名)可能生气而不敢去迎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夏夜的宁静与孤寂氛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情境。"雨送浮凉夏簟清"一句,以轻盈的笔触勾勒出雨后的清新气息,"簟清"二字生动地表现了空气中清新的感觉。"小楼腰褥怕单轻"则透露出诗人对孤寂生活的感受,小楼是隐逸之所,而"腰褥"则暗示了一种柔软而又孤独的夜晚,"怕单轻"表明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担忧和不安。"微风暗度香囊转"一句中,"微风"与"暗度"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细腻而神秘的氛围,而"香囊"则是古代女子用来盛放香料的小囊,这里它的"转"动,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静谧,更暗示了一种情感上的波动。接下来的"胧月斜穿隔子明",诗人通过对月光与窗棂间隙光线的刻画,增添了室内外的交错和空間之美,同时也映照出夜晚的宁静与孤独。"桦烛燄高黄耳吠"一句中,"桦烛"指的是用桦树皮制成的灯笼,而"黄耳吠"则是对猫叫声的形容,这里的细节描写不仅增加了画面感,更透露出诗人夜晚独处时的寂寞心境。"柳堤风静紫骝声"一句,"柳堤"指的是岸边的柳树,而"紫骝"则是对马的一种形容,这里的静谧与动听相结合,不仅描绘了夜晚的宁静,更烘托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最后,"频频闻动中门锁,桃叶知嗔未敢迎"两句,则是诗人对外界声响的感受和内心世界的写照。"中门锁"的动静,象征着内心的警觉与防备,而"桃叶知嗔未敢迎"则透露出诗人对外界的情感波动和自我保护的心理状态。整首诗通过对夏夜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孤寂、宁静与内心世界的深刻体悟。

元稹

887首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晚年官至武昌节度使等职。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诗辞言浅意哀,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猜您喜欢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忆江渎池庐
清·顾印愚
藕根迸水青钱小,竹箨铿林绿襁斑。初夏池塘忘不得,乱书重叠对西山。
夏夜奉怀景文路分
宋·释道潜
曾櫩霁晚雨,馀响犹滴沥。天风吹浮云,入夜已无迹。月波泛脩竹,滟滟流几席。兰膏灭众炬,凉气满四壁。蕙烟擢铜炉,暗触鼻端息。藜床但危坐,万想本空寂。肺肝既冷然,纨扇亦暂释。将.....
波光亭
宋·王庭圭
绕亭春水縠纹生,拍岸风微镜面平。日破浪花摇柱础,影浮山翠落檐楹。鱼跳莲叶东西动,月涌金盆表里明。夜久光凝收绿净,冷涵星汉逼人清。
宴交代权赣州孙提刑致语口号(其一)
宋·文天祥
麾节东南会一堂,兰亭昨日记流觞。六丝星度银潢影,五綵春浮玉翠香。院柳旧云怀燕语,野华新雨挹虹光。凤池对秉他年事,伫看天街接佩珰。
病中放言五首(其二)
宋·韩元吉
长夏空斋冷欲冰,几愁无米溷邻僧。途穷谁为一举手,计拙自宜三折肱。风静鸢飞犹跕跕,日斜蚊聚已??。此身示疾非吾病,卧看南山翠作层。
酒泉子(其一)
唐末宋初·张泌
春雨打窗,惊梦觉来天气晓。画堂深,红燄小,背兰缸。酒香喷鼻懒开缸,惆怅更无人共醉。旧巢中,新燕子,语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