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情感
山水
悼亡离别
春天写景
怀旧
赞美
怀人

译文

荣耀耻辱、升迁沉浮,如影随形伴我身,世间人情谁能像古代雷陈那样永恒不变。
只有鲍叔牙那样理解我的知己或许还会怜惜我,我自保清白如曾参,从不伤人。
夕阳映照白楼,山色融入沙苑黄昏,春潮涌动在沧海之畔,野塘也焕发生机。
年老时遇到美好景色只能心生惆怅,两地相隔,无限伤感,各自哀伤着对方的神魂。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名为《寄乐天二首(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表达了一种怀旧和哀伤的情感。他通过对荣辱变迁、世情更替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面对现实无常的无奈。“荣辱升沈影与身,世情谁是旧雷陈。”这里诗人用“荣辱”指代人生的起伏变化,用“升沈”形容这些变化如同潮水一般不可预测。同时,“影与身”暗示了这种变化紧密相随,如同自己的影子一样难以摆脱。“世情谁是旧雷陈”则是在问,世间的情感和事物哪些是能够长存的,这里“旧雷陈”可能指的是那些已经过去但仍然被人铭记的事物。“唯应鲍叔犹怜我,自保曾参不杀人。”诗人在这里提到了历史上的鲍叔和曾参。鲍叔是春秋时期的贤臣,以忠诚著称;曾参则是孔子的学生,以孝顺闻名。诗人通过这两位历史人物的名字,表达了自己对于朋友之情的珍视,以及希望能够像他们那样保持自己的操守。“山入白楼沙苑暮,潮生沧海野塘春。”这里描述的是自然景象,可能是诗人所在之地的风光。“山入白楼”可能指的是山势进入了白色的楼阁之中,而“沙苑暮”则是在描绘黄昏时分的沙洲景色。接下来的“潮生沧海野塘春”则是描述着大海边潮汐的变化,以及春天在野塘(可能指的是水塘或河塘)中的情景。最后两句“老逢佳景唯惆怅,两地各伤何限神。”诗人表达了面对美好景致时的复杂情感。尽管看到美丽的风景,但由于内心的哀愁,这份欣赏之乐也被不幸和哀痛所充斥。“两地”可能指的是诗人目前所处之地与他乡之间的心理距离,“各伤”则是在表达这两种地方都给了诗人不同形式的伤害,而“何限神”则是诗人对于自己内心世界的无尽追问。

元稹

887首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晚年官至武昌节度使等职。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诗辞言浅意哀,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成都使君王季野席上次韵奉呈橹巢初庵云林元素子素诸公
明·虞堪
隐者分湖住,高士云林栖。蒹葭散汀看鸥去,桃花隔屋闻鸡啼。每同杖屦踏春堤,诗筒酒榼前后提。公子风流乃相爱,缕引婵娟生叆叇。纤歌细舞交驩从,翠珰玉佩花茏葱。兰亭之下暮春会,飞.....
秋夜怀云崖禅友
清·释敬安
云外佳期才一晤,人间小别又三秋。谁知夜静溪声里,明月怀君独倚楼。
题程世洪栖云楼
明·孙一元
楼上閒云万顷漫,爱云长日倚阑干。岩花半落岚光重,木叶乱鸣江雨寒。野老自甘泉石味,儿童时进蕨薇盘。閒来更觉青山好,湘簟疏帘静里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