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
夜饮场景
怀古抒情
抒情
季节
夏天
情感
友情
词赠答

译文

灯光透过帘幕照亮室内,竹叶尖传来风雨的声响。
随性地赠予诗篇,举杯共饮,轮流进行。
随意吟唱江边的曲子,闲暇时尝试辨认草药的名字。
不要拒绝这整夜的欢聚,因为天亮后又要开始忙碌奔波。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安逸的夜晚生活图景。首句"灯火隔帘明",通过窗帘透出的灯光,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带有几分神秘的氛围。紧接着"竹梢风雨声"则是夜晚的背景音,竹叶在风中沙沙作响,伴随着细微的雨声,增添了一份静谧和柔和。第三句"诗篇随意赠"表明诗人在这个平静的夜晚,以一种轻松自如的心态,随手写就诗句送给朋友,这种行为充满了文人的洒脱与情趣。"杯酒越巡行"则是宴宾客时常见的情景,主人举杯邀请宾客一起巡视庭院中的美景,或是围坐饮酒的愉悦。"漫唱江朝曲"一句,诗人在夜深人静之际,以一种放松的心情,随意高声歌唱那些流传已久的古代乐曲。接下来的"闲徵药草名"可能是在闲聊中谈及某些药材,或是对生命与自然的关怀。最后两句"莫辞终夜饮,朝起又营营"则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不羁自由,即便是一整晚的宴饮,也不愿意错过任何愉悦的时光。第二天醒来后,又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工作或生活中去,展现了诗人在放松与忙碌之间自如地转换。这首诗通过对夜晚生活场景的细腻描写,展示了唐代文人闲适、豁然的生活态度和他们对美好事物的享受。

元稹

887首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晚年官至武昌节度使等职。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诗辞言浅意哀,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猜您喜欢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
至日用张伯举韵
宋末元初·仇远
博士无毡卧冷斋,有朋喜自远方来。腊前一信春先到,陇首数枝梅已开。少忍年荒须辟谷,尚迟酒禁且衔杯。山中茅屋不归去,空想秋风暗绿苔。
次江州王知府叔坚韵(其六)
宋·张孝祥
谷帘酿酒极清美,风味大似主人翁。我有一尊正倾写,却思烟雨庾楼中。
一落索·咏风鸢
清·董元恺
鸷鸟凭空而起。云霄堪致。青春一线上青天,禁得无声堕地。怪底轻狂可喜。欲飞还止。十年前事忆儿童,此日依然故纸。
满庭芳
宋·李清照
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玉钩金锁,管是客来唦。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能留否?酴釄尽,犹赖有梨花。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极目犹龙骄马,流水轻车。不.....
送友人边游
唐·黄滔
衔杯国门外,分手见残阳。何日还南越,今朝往北荒。砂城经雨坏,虏骑入秋狂。亲咏关山月,归吟鬓的霜。
宿郭乡丈书轩(其一)
明·石宝
三回得上寿萱堂,醉卧当年坦腹床。枸杞通灵篱畔药,龙涎拂面坐中香。主人爱客谁弹剑,贱子悲歌亦绕梁。岐路明朝又离别,云霄万里意徒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