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黄
门
许
启
衷
使
安
南
交
南
欲
上
乞
封
辞
,
正
值
天
王
嗣
位
时
。
使
遣
近
臣
谙
典
礼
,
袍
加
极
品
肃
威
仪
。
庭
帏
綵
拂
青
云
动
,
浪
拍
旌
摇
白
日
欹
。
周
爰
民
风
勤
采
纳
,
回
朝
应
有
谏
章
随
。
送别
赞美
抒情
写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派遣使者出使安南的情景,充满了庄重与礼仪的氛围。首句“交南欲上乞封辞”,点明了使者即将前往交南(即安南)请求封赏的使命。接着,“正值天王嗣位时”一句,巧妙地将事件置于国家权力更迭的背景下,暗示了此次出使的重要性和时机的恰当。“使遣近臣谙典礼,袍加极品肃威仪。” 描述了朝廷派遣的使者由亲近大臣陪同,并且穿着象征最高级别的官服,以显示其权威和尊严。这种细节描写,不仅体现了对出使任务的重视,也反映了古代中国外交活动中对礼节的严格遵循。“庭帏綵拂青云动,浪拍旌摇白日欹。” 这两句诗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来比喻出使场面的壮观与庄严。彩绸在庭院中飘扬,仿佛触动了天空中的云彩;旌旗在海浪的拍打下摇曳,似乎让太阳倾斜。这些形象化的描述,既展现了出使队伍的气势,也暗示了出使任务的深远意义。最后,“周爰民风勤采纳,回朝应有谏章随。” 表达了使者在安南期间,会广泛收集当地民情风俗,为朝廷提供宝贵的反馈和建议。同时,也预示着使者完成任务后,将带着对国家有益的意见返回朝廷,体现了古代外交活动不仅限于政治层面的交流,还承担着了解民情、促进国计民生的责任。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明代外交活动的庄重与复杂,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与政治意义,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