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写景
抒情
怀古
哲理
写山
山水
樵夫
樵云
四季
气候
山头
天瓢水
采樵
归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的樵夫的生活,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诗人以“樵停斧柯,听我樵云歌”开篇,仿佛自己也成为了那山间的樵夫,与自然对话,唱出心中的歌谣。“问樵住何所,乃在山之阿。”诗人好奇地询问樵夫居住的地方,得知其隐匿于山林深处,远离尘嚣。接着,“朝樵林下风,暮樵谷中雨。”描述了樵夫每日劳作的情景,无论是清晨在林间迎风而行,还是傍晚在山谷中淋雨砍柴,都充满了艰辛与自然的交融。“何如白云深处栖,采樵不离云东西。”诗人羡慕樵夫能够生活在白云缭绕的山巅,与云相伴,自由自在,远离人间的烦恼。“有手自操修月斧,有足能蹋登天梯。”则赞美了樵夫勤劳的手和坚韧的脚步,象征着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能力。“山头肤寸崇朝起,从龙化作天瓢水。”描绘了樵夫在山顶劳作时,仿佛与山川同呼吸,从龙化水,滋润大地,展现了他们与自然界的深厚联系。“一洗八极黄埃空,随云复归岩壑里。”则表达了通过他们的劳动,净化了天地间的污浊,使世界恢复纯净,最终又回归自然的怀抱。最后,“若有人兮被女萝,扳崖度岭无风波。”诗人想象有一位披着女萝(一种藤本植物)的人,在山崖间攀爬,没有波涛汹涌的困扰,象征着超脱世俗,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平静。“世间万事浮云过,樵云樵云奈尔何。”则表达了对世间万物变幻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像樵夫一样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对樵夫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向往。

猜您喜欢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
即事
清·爱新觉罗·弘历
崇邱倚杵玉绳低,开锦风前百鸟啼。山体静存云幻动,马头东向雾迷西。溶溶澹带晨蟾影,??幽寻野鹿蹊。讵为盘游恣从兽,诘戎深意此中稽。
峨眉云
明·谢迁
南望峨眉峰,去天不盈咫。东来千万叠,巍然独尊峙。旦时或兴云,云兴雨随至。瞻望倚方隅,膏泽被遐迩。比来夏秋交,妖魃忽为厉。旱暵动旬月,赤地几千里。山云杳无踪,乡民愁欲死。无.....
和柳子厚诗十七首(其七)卜筑西坞
宋·程俱
出处初漫浪,淹留失佳时。时英尽珠璞,宁复见谁差。一去四十年,伏枥久已疲。幸此岁将暮,穿云弄清漪。窈窕烟坞中,苍阴昼森垂。兹焉寄茅屋,横仄任所宜。谷口蘙杉竹,柴门畏人知。谁.....
虎丘山(其一)
宋·蒋堂
虎丘何为山,鲸波涌而显。惟青镇一隅,峙秀状无限。遥峰乃众阴,四望拱孤巘。上有梵王家,高压长洲苑。游人接踵来,千里必重趼。奔走趋层巅,凌竞陟云栈。下瞰洞庭卑,傍睨灵岩浅。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