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
谷
茅
斋
野
径
转
深
密
,
静
无
车
马
痕
。
松
花
金
粉
堕
,
苔
叶
翠
茸
翻
。
虫
鸟
春
音
杂
,
烟
云
晚
色
昏
。
俗
尘
何
处
入
,
长
是
掩
溪
门
。
写景
春天
田园
静谧
松花
苔叶
虫鸟春音
景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静寂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远离尘世、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野径转深密,静无车马痕。" 这两句设置了整首诗的基调,一条曲折的小路越走越深入,周围环境异常静谧,没有任何行人留下的足迹,这是对自然之美与孤寂生活的一种描绘。"松花金粉堕,苔叶翠茸翻。" 松林中飘落的花瓣如同金粉一般,地上的苔藓则因长时间的积累而显得厚实且色泽鲜明,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观察,也体现了他们对于生命生长、物象更新的感悟。"虫鸟春音杂,烟云晚色昏。" 这两句捕捉到了春天里的生机与晚霞的迷离。在这静谧的环境中,各种春日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而远处的烟云则笼罩着一种淡淡的暮色,这是对自然界声色变化的一种艺术再现。"俗尘何处入,长是掩溪门。"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喧嚣的拒斥和逃避,以及对山林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坚持。这里的“掩溪门”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将自己封闭在大自然之中,远离世俗纷扰的心境。整首诗通过对山野景物的细腻刻画和个人情感的真实抒发,展现了诗人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以及他们对自然界深厚的情感。
文同
863首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猜您喜欢
晦日宴高氏林亭
唐·长孙正隐
晦晚属烟霞,遨游重岁华。歌钟虽戚里,林薮是山家。细雨犹开日,深池不涨沙。淹留迷处所,岩岫几重花。
踏春词偕云客孝先韬仲作(其二)
明·王彦泓
何必花堪赏,平芜绿可怜。香轮逢郑旦,金弹逐韩嫣。船近桃根泊,裙来柳下湔。自缘愁绪乱,风景恶相牵。
野望
清末近现代初·曹家达
晓烟寒树影昏昏,临水人家静掩门。菽麦生时见春意,井闾深处豁朝暾。风光屡变青蘋末,霜气难消乌桕村。行到水穷无一事,闲云过鸟两忘言。
春日閒居(其四)
明·徐熥
焚香坐翠微,山色入荆扉。日午鸟啼歇,门閒人迹稀。休粮孤鹤瘦,积雨野蔬肥。欲识静中意,白云天际飞。
山居绝句(其二)
明·李日华
四月雨晴山路香,松花洒地鹤翎黄。轻衫短笠荷锄去,斸得青芝一尺长。
题画(其一)
清·缪公恩
好是青春二月初,远山明靓绿阴疏。幽禽啼后閒窗静,花影满楼人读书。
煮药
清·姚燮
密灶无烟榾柮轻,帘眉月白夜方晴。例援枢素参中候,法准铅丹验小成。腻得春田膏露气,静闻天水濯云声。凭伊羽客清如鹤,煖酒芝坛弄玉笙。
寄倪云林
明·陈汝言
高人只在南湖住,未踏扁舟往见之。诗到每惊陶谢句,别来空负范张期。花明晓日啼黄鸟,谷暖春风长紫芝。此日幽居想无事,水光山色满帘帷。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