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
江
南
(
其
四
)
闲
梦
远
,
南
国
正
清
秋
。
千
里
江
山
寒
色
暮
,
芦
花
深
处
泊
孤
舟
,
笛
在
月
明
楼
。
写景
秋天
山水
情感
思乡
孤舟
月光
秋色
记梦
译文
我悠闲地做着远方的梦,此时正是南方深秋的季节。
广阔的江山笼罩在寒冷的暮色中,芦苇丛深处停泊着一叶孤舟,悠扬的笛声在明亮的月光下楼阁中回荡。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词人李煜的《忆江南》之四。从这短短的八个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遥远而美好的南国秋景的深切怀念。"闲梦远,南国正清秋"两句,设定了一个柔和、悠长的情境。"闲梦"暗示着诗人的心情是悠闲且有些迷离的,而"南国"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名,它代表了一种文化、一段历史,也象征着美好与温暖。而"正清秋"则具体描绘出一个季节,秋天,这个时节在中国文学中常常与收获、成熟以及一些淡淡的忧伤联系在一起。接下来的两句 "千里江山寒色暮,芦花深处泊孤舟"则是对南国清秋景色的具体描写。这里的"千里江山"不仅仅是一个空间概念,更是一个时间概念,暗示着诗人对这片土地的长久记忆和深情。而"寒色暮"则是一种视觉上的感受,秋天的傍晚,阳光逐渐消退,一切景物都笼罩在一层淡淡的冷色之中,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芦花深处泊孤舟"则是诗人情感的一种投射,那孤独的小舟,不正是诗人心境的写照吗?最后两句 "笛在月明楼",则是一个声音画面和光线画面的完美结合。在这个月色清亮、光影交错的夜晚,一个隐约的笛声从高楼飘逸而下,这不仅是对听觉的一种享受,更是一幅动人的音画,它让人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南国秋景的描绘,以及诗人个人的情感投射,勾勒出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它不仅展示了李煜词作中特有的柔美与淡远,更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故土的怀念,以及内心深处那份难以言说的忧伤和孤寂感受。
李煜
72首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秋浦歌十七首(其六)
唐·李白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