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
退
抒情
写景
宫怨
赞美
送别
思乡
忧民
秋冬主题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名为《题李甘》。全诗以深沉而激昂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李甘遭遇不幸的同情和愤慨,以及自己面对政治动荡时局的无奈与忧虑。诗中开篇即写太和八九年,训注极虓虎,潜身九地底,转上青天去。这里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并隐喻着个人命运与政治风云的紧密关联。接着诗人描述了四海镜清澄、千官云片缕的景象,再转而写岂知祸乱根,枝叶潜滋莽。这一段通过对自然美好的描绘和对祸乱根源的隐喻,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混乱与个人命运无常的感慨。在接下来的句子中,烈风驾地震、狞雷驱猛雨、夜于正殿阶,拔去千年树。这里通过对自然灾害的描述,象征着政治动荡和权力的变迁,以及个人在其中的无力感。诗人随后自述平生负奇节,一旦如奴虏,指名为锢党,状迹谁告诉。这段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的遭遇感到不公,也反映出当时政治斗争中个人的命运多舛。在接下来的内容中,诗人写道喜无李杜诛,敢惮髡钳苦。这里通过对古代贤良的怀念和自己处境的描述,表达了对于不公遭遇的愤懑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担忧。随后的句子中,当庭裂诏书、退立须鼎俎,君门晓日开,赭案横霞布。这里通过描绘朝廷变故和诗人自身处境的变化,再次强调了政治动荡对个人命运的影响。在后半段中,诗人写及病妻尚在床,稚子初离乳,幽兰思楚泽,恨水啼湘渚。这里通过家人的遭遇和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亲情的牵挂以及个人内心的哀伤。最后几句中,恍恍三闾魂,悠悠一千古,其冬二凶败,涣汗开汤罟。这里诗人通过对历史长河和个体命运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贤者丧亡、谗人的堆积的描绘,再次表达了对于政治环境不公与个人命运多舛的忧虑。整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情感,构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同时也展现了诗人个人的悲剧遭遇。在对自然景象与人类社会的描绘中,诗人巧妙地将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交织,形成了一种深沉而强烈的情感共鸣。

杜牧

492首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汉族,唐代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后宫词
明·姚光虞
珠箔罗帏梦不成,起来花底听残更。多情祇有长门月,夜夜瑶阶伴影行。
寄福建杜廉访使君
元·范梈
臬府群工表,言官百世公。君王资稷契,台阁起黄龚。吴越联闽服,蛮夷偃汉风。九州诸道右,一柱众流中。虎豹精神肃,豺狼道路通。青冥行劲锐,白日贯精忠。斧绣扬秋隼,泉阿达夜蛩。壶.....
洛桥北亭诏饯诸刺史
唐·张说
离亭拂御沟,别曲舞船楼。诏饯朝廷牧,符分海县忧。股肱还入郡,父母更临州。扇逐仁风传,车随霖雨流。恩光水上溢,荣色柳间浮。预待群方最,三公不远求。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