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
怀古
秋节
抒情
战争

译文

回想起上党地区三年的征战,悠闲吟诵着周公的七月诗篇。
从未听说有记载以死明志的事迹,只有那些描绘英勇的图画还留在眼前。
城镇荒凉如同鱼鳞般稀疏,何时才能结束战争,让人见识真正的和平。
不要嘲笑我计划向东撤退,满江秋水波光粼粼,也显现出坚韧的决心。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名为《即事》。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咏叹古代英雄和战争的诗歌,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因思上党三年战,闲咏周公七月诗。"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平凡之事中回忆历史上的重要战役——上党之战,以及借古代圣贤周公的《七月》篇来抒发自己的感慨。"竹帛未闻书死节,丹青空见画灵旗。"这里的“竹帛”指的是古时用竹简记录文字,“未闻书死节”意味着历史上忠诚到死的节操不再被人提及。而“丹青”则是绘画颜色,“空见画灵旗”表达了对古代英勇战旗的怀念,现实中却只剩下空有其名。"萧条井邑如鱼尾,早晚干戈识虎皮。"“萧条井邑”形容城邑荒凉破败,如同鱼尾般消亡,“早晚干戈”指的是战争频繁,而“识虎皮”则是用来比喻战士们身穿铠甲,勇猛如虎。"莫笑一麾东下计,满江秋浪碧参差。"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英雄和策略的敬仰之情,“莫笑一麾”是指不要轻视那些只需挥动一次手臂就能决胜千里之外战役的策士。而“满江秋浪碧参差”则描绘了一幅战争后河流波涛壮阔,水色如碧玉般清澈的景象。整首诗通过对古代英雄事迹的回忆和咏叹,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隐晦批评,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英勇与忠诚的怀念,以及对现实颓废状况的忧虑。

杜牧

492首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汉族,唐代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