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
咏物
写鸟
节气和时令

译文

庚子年一只猫头鹰飞来,离开时正是辛卯年的日食。
自古以来,贤能之士常无辜死去,这样的悲剧循环往复,形势使然。

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句,由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所作。开篇“鵩鸟飞来庚子直,谪去日蚀辛卯年”两句,用了天文学现象来比喻时事和命运的无常。鵩鸟(一种古籍中记载的异禽)飞来,庚子(农历纪年的一个组合)直接而来,可能隐喻着某种突如其来的变故;日蚀(日食)在辛卯年发生,则象征着宇宙秩序的暂时紊乱。这里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事件和个人命运不可预测性的感慨。接下来的“由来枉死贤才事”一句,更深化了这种哲理。"由来"意味着自古以来,"枉死"则是指那些不应该发生的死亡,而"贤才"是对有才能或德行之人的称呼。这句话表达的是诗人对于历史上那些因时事变迁而早逝的贤才的哀叹和无奈。最后,“消长相持势自然”一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面对生命和时间流逝的态度。“消长”指的是万物生长与衰败的过程,而“相持”则意味着互相制约,“势自然”则是顺应自然法则。这句话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顺其自然的哲学思考,诗人似乎在告诫自己和读者要接受生命中的起伏变化,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去面对世事无常。总体来说,这首诗充满了深邃的历史感和人生感悟,通过对宇宙现象的观察,抒写了个人对于命运和时间不可抗拒力量的思考。

杜牧

492首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汉族,唐代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猜您喜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后雁字十九首(其七)
明末清初·王夫之
湘岸临潭帖,天山拓汉铭。为谁修楚史,自解注禽经。语雀羞刑牍,言鹦笑说铃。挥毫千里泻,腕脱不曾停。
行路难
清·冯班
自许直如绳,看君白如雪。一朝更变不似先,雾里看花云里月。梦中不悟君心异,言笑依依尚相悦。五更欲曙百鸟啼,玄鬓生丝泪成血。念君旧恩君岂知,万物荣衰各有时。君不见黄蜂阶下收残.....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雨(其一)
清·孙原湘
一声清脆玉钩鸣,手整鸾钗笑出迎。是甚好风吹得至,如何微雨滑能行。花阴匝地都成障,云气漫天未定晴。可奈流莺衔不得,红栏的的绽朱樱。
赋得弱柳鸣秋蝉
隋末唐初·李世民
散影玉阶柳,含翠隐鸣蝉。微形藏叶里,乱响出风前。
宫怨
唐·司马扎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雨中(其三)
元末明初·蓝仁
燕仆多空垒,莺僵在远林。春霜晴不久,社雨冷难禁。妄动徵前失,深藏异此心。故山栖老鹤,永夜自长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