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日
偶
题
荷
花
兼
柳
叶
,
彼
此
不
胜
秋
。
玉
露
滴
初
泣
,
金
风
吹
更
愁
。
绿
眉
甘
弃
坠
,
红
脸
恨
飘
流
。
叹
息
是
游
子
,
少
年
还
白
头
。
写景
秋天
抒情
荷花
怀古
赞美
写鸟
写水
思乡
爱情
译文
荷花与柳叶,都承受不住秋天的摧残。
露珠如泪滴下,秋风更添忧愁。
绿色的荷叶甘愿凋落,红色的花朵遗憾地随流水漂泊。
感叹的是远行之人,年轻的岁月已换白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景象和情感的抒发,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描写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哀愁。开篇两句“荷花兼柳叶,彼此不胜秋”以荷花和柳叶作为秋天美景的代表,但即使它们的美丽也抵不过深秋带来的萧瑟感。"玉露滴初泣,金风吹更愁"则进一步渲染了秋意,露水如同泪珠,轻拂过的秋风更加引发了诗人心中的忧伤。接着,“绿眉甘弃坠,红脸恨飘流”中“绿眉”和“红脸”很可能是指女子或自然景物,用来形容她们在秋天也无法避免衰败的命运。"甘弃坠"表达了一种无奈和顺应宿命的情绪,而"恨飘流"则更深化了对逝去美好的哀愁。末句“叹息是游子,少年还白头”直接点出了诗人作为游子的感慨。"少年还白头"不仅写实了早衰的现实,更隐喻着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常和悲凉。这一句也揭示了全诗的情感核心:对时光易逝、青春难以长驻的深刻体验。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幽远,以秋日景色衬托游子的哀愁,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淡泊和悲观。
杜牧
492首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汉族,唐代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猜您喜欢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益公道人相见信安道温陵旧游出示近诗因次其韵(其一)
宋·朱熹
别来几度见归鸿,岁月悠悠一梦中。莫道相望湖海阔,争知千里不同风。
江汉
明·蒋主孝
江汉同流接混茫,萧萧芦荻雁南翔。姓名不到公卿府,泉石喜游君子乡。青眼昔年羞阮籍,白头今日老冯唐。思乡怀古浑閒事,酾酒椎牛兴自长。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