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平
口
号
生
平
无
计
更
依
刘
,
短
发
蒙
茸
愧
楚
囚
。
十
载
莺
花
迟
暮
客
,
三
春
烟
雨
别
离
愁
。
浮
生
碟
梦
庄
周
榻
,
壮
志
鸱
夷
范
蠡
舟
。
同
学
少
年
零
落
尽
,
飘
然
江
海
一
沙
鸥
。
怀古
抒情
秋节
咏物
自然
哲理
壮志
失落
山水田园
写鸟
情感
离别
悼亡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夏完淳所作的《生平口号》。诗中以“生平无计更依刘”开篇,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感慨与无奈,暗示了他无法再像过去那样依赖他人。接着,“短发蒙茸愧楚囚”一句,通过描写自己的外貌和内心状态,表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自责与羞愧。“十载莺花迟暮客,三春烟雨别离愁。”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十年间的漂泊生活,莺花代表青春与美好,而“迟暮客”则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时光的无情。三春烟雨则象征着离别的哀愁,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景象之中,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浮生碟梦庄周榻,壮志鸱夷范蠡舟。”这里引用了庄子和范蠡的典故,庄周梦见自己化为蝴蝶,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范蠡则是功成身退的典范,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这两句展现了诗人既渴望心灵的自由,又怀揣着实现远大抱负的决心。最后,“同学少年零落尽,飘然江海一沙鸥。”诗人感叹昔日的同学好友已四散天涯,自己如同孤独的沙鸥,在江海间飘荡无依。这一句不仅抒发了对友情的怀念,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漂泊感。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回顾和对理想追求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沉的人生思考。
夏完淳
66首
夏完淳(1631年10月4日—1647年10月16日),乳名端哥,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民族英雄,明末(南明)诗人,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祖籍浙江会稽。为夏允彝之子,师从陈子龙。夏完淳自幼聪明,有神童之誉,“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14岁随父抗清。其父殉难后,他和陈子龙继续抗清,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六岁。以殉国前怒斥了洪承畴一事,称名于世。有《狱中上母书》等。身后留有妻子钱秦篆、女儿以及遗腹子,出世后夭折,家绝嗣。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合葬墓今存于松江区小昆山镇荡湾村华夏公墓旁。柳亚子《题夏内史集》第5首:“悲歌慷慨千秋血,文采风流一世宗。我亦年华垂二九,头颅如许负英雄。”灵首(一作灵胥),乳名端哥,汉族,明末著名诗人,少年抗清英雄,民族英雄。夏允彝子。七岁能诗文。十四岁从父及陈子龙参加抗清活动。鲁王监国授中书舍人。事败被捕下狱,赋绝命诗,遗母与妻,临刑神色不变。著有《南冠草》、《续幸存录》等
猜您喜欢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行路难
清·冯班
自许直如绳,看君白如雪。一朝更变不似先,雾里看花云里月。梦中不悟君心异,言笑依依尚相悦。五更欲曙百鸟啼,玄鬓生丝泪成血。念君旧恩君岂知,万物荣衰各有时。君不见黄蜂阶下收残.....
河传
清·杨继端
雨过。林霁。嫩凉初到,新秋天气。穿针恰上曝衣楼。同倚。晚霞如织绮。七襄轧轧何时歇。经年别。人世休嫌拙。渡银河,灵鹊多。蹉跎。海枯情不磨。
集孙子长草堂得园字
明·沈鍊
易遇双文玉,难逢一笑言。所嗟人似月,千里共黄昏。酌酒依金谷,题诗拟兔园。深欢不能别,翻觉重销魂。
一落索·咏风鸢
清·董元恺
鸷鸟凭空而起。云霄堪致。青春一线上青天,禁得无声堕地。怪底轻狂可喜。欲飞还止。十年前事忆儿童,此日依然故纸。
双声曲寄孟阳(其一)
明·张乔
重阳啼别妾悲秋,迢递秋心寄远愁。天际纸鸢吹断线,回头空忆此风流。
学刘公干体诗五首(其五)
南北朝·鲍照
白日正中时,天下共明光。北园有细草,当昼正含霜。乖荣顿如此,何用独芬芳。抽琴为尔歌,弦断不成章。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