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
雪
和
苏
长
公
韵
(
其
一
)
已
密
还
疏
乱
更
纤
,
袭
人
寒
气
十
分
严
。
可
能
端
木
皆
成
粟
,
未
必
杨
花
却
似
盐
。
冷
咽
铜
龙
沈
晓
漏
,
声
酣
铁
马
战
风
檐
。
晓
来
忽
报
红
轮
上
,
仙
掌
依
稀
露
指
尖
。
写景
写雪
冬季词
情感
思乡
写山
自然景观
赏析
这首明代朱诚泳的《咏雪和苏长公韵(其一)》描绘了冬日雪景的细腻变化和严寒感受。首句“已密还疏乱更纤”,形象地写出雪花从稠密到稀疏,形态由大变小的过程,富有动态感。次句“袭人寒气十分严”则强调了雪带来的刺骨寒意。诗人以“端木皆成粟”比喻雪粒之细小,如同古代贤士端木赐的形容,而“未必杨花却似盐”则将雪花与杨花相比,暗示雪的洁白无瑕,可能比盐还要纯净。接下来,“冷咽铜龙沈晓漏”通过描绘铜制漏壶在清晨的寒气中滴水声,进一步渲染了冬夜的寂静和寒冷。“声酣铁马战风檐”则运用奇特的想象,将风吹动瓦檐的声音比拟为铁马奔腾,展现了雪后屋檐下生动的动态画面。最后,“晓来忽报红轮上,仙掌依稀露指尖”以朝阳升起,仙掌(宫殿屋檐)上的积雪在阳光下显得晶莹剔透,犹如仙子的手指轻轻点在天际,给读者留下了一幅明亮而清新的冬日早晨景象。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雪景的变幻之美和冬日的严寒,同时也寓含着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