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

)

便
怀古
写景
抒情
地点
黄鹤楼
情感
思乡
仲谋孟德
历史

赏析

这首诗以黄鹤楼为背景,描绘了黄鹤楼的神秘与历史的沧桑感。开篇“黄鹤高楼渺烟雾,黄鹤飘飘不知处”,营造出一种虚无缥缈的氛围,黄鹤楼仿佛隐藏在云雾之中,黄鹤也已不知所踪,引人遐想。接着诗人回忆自己曾登楼远眺,只见汉阳树苍茫一片,展现出一种开阔而深远的景象。“我闻羽士徐佐卿,化为黄鹤朝太清”一句,引入了传说中的徐佐卿化鹤的故事,增添了诗歌的神话色彩。随后,“云衢偶尔中金镞,戛然惊飞入杳冥”描绘了黄鹤偶然间从云端飞出,惊鸿一瞥的场景,充满了动态美和神秘感。“锦袍仙人昔曾到,醉眼摩挲睨晴昊”则通过想象锦袍仙人曾经造访黄鹤楼,以醉眼俯瞰晴朗的天空,展现了仙人的超凡脱俗。然而,“倚阑招鹤鹤不来,槌碎琼楼委荒草”表达了诗人对黄鹤不再的遗憾,以及对往日辉煌不再的感慨。最后,“楼前大别高崔嵬,楼下长江滚滚来”描绘了黄鹤楼前的大别山巍峨壮观,长江水滚滚而来,进一步强化了黄鹤楼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壮丽。诗人感叹“仲谋孟德今何在,空遗陈迹后人哀”,将黄鹤楼的历史与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我本芙蓉城里客,谪在尘寰归未得”则是诗人自述,表达了自己虽身处尘世,却渴望回归心中的理想之地。最后,“月明黄鹤倘来归,便欲乘之溯空碧”表达了诗人希望在月明之夜,黄鹤能再次归来,他愿意乘坐黄鹤,追寻那片空灵碧蓝的世界,寄托了对自由与理想的向往。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黄鹤楼的历史韵味和诗人的情感世界,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憧憬,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何乔新

385首
又号天苗。何文渊第三子。明代大臣。景泰五年(1454)中进士,后拜刑部侍郎。孝宗嗣位,万安、刘吉等忌乔新刚正,出为南京刑部尚书。未几,复代杜铭为刑部尚书。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正月,吏部尚书王恕举荐为刑部尚书,弘治四年八月(1491年)辞官归里,辞官后杜门著述。弘治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503年1月19日)卒,年七十六岁。正德十一年(1516年),追赠太子太保,次年追谥文肃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