竿
访
绿
宿
写景
咏物
赞颂
抒情
友情
写竹
写秋冬之景
秋色
季节变换
借物抒情
山水田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竹林中的雅致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子的坚韧与高洁,以及阁楼主人的隐逸生活。诗人以“先生手种千竿竹”开篇,既赞美了竹子的生长之功,也暗示了竹子所象征的君子之德。竹子在诗中被赋予了壮士般的形象,“俨如壮士衣冠肃”,生动地刻画出其挺拔的姿态和庄重的气质。接着,诗人描述了在竹林尽头建有一座阁楼,阁楼的主人在清风中静坐,仿佛是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隐者。“林端结阁挹清风,阁上幽人峙双玉”,这两句不仅描绘了阁楼的位置和环境,还通过“峙双玉”这一细节,进一步强调了阁楼主人的高洁品质。春去秋来,竹林经历了四季的更迭,但“春风飞尽玄都花,秋霜半落平泉木”,这句对比中蕴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突出了竹子在四季变换中依然保持绿意盎然的顽强生命力。“试傍池边访此君,雪虐风饕不改绿”则表达了诗人对竹子坚韧不屈精神的钦佩,即使在严酷的环境中,竹子依旧保持着绿色的生命力,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后,诗人以自己的身份自比,表达了对竹子品格的向往和追求:“我有惠施书五车,不解子山愁万斛。何时一醉藉清影,更邀明月同君宿。”诗人虽然饱读诗书,却未能像竹子那样超脱世俗的忧愁,他渴望能够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与竹子一同享受清风明月的美好时光。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中的美好景色,更寄托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谢逸

317首
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与其从弟谢薖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曾写过300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

猜您喜欢

临江仙·伯熙答诗有“盆梅已落菊花来”之句,再拈此词
清末近现代初·樊增祥
人寿花红冬月半,寒香岁晚长留。相邀陶令过罗浮。水边篱下,彼此识荆州。高士累朝应合传,海宁新句重搜。一年佳日并春秋。野王二老,瓶拂足风流。
冬至
宋·陆游
岁月难禁节物催,天涯回首意悲哀。十年人向三巴老,一夜阳从九地来。上马出门愁敛版,还家留客强传杯。探春漫道江梅早,盘里酥花也斗开。
与子坦子聿元敏犯寒至东园寻梅
宋·陆游
北风吹人身欲僵,老翁畏冷昼闭房。梅花忽报消息动,意气山立非复常。二儿一孙奉此老,瘦藤夭矫凌风霜。幽禽白颊忽满树,似与我辈争翱翔。沟绝无声冻地裂,耿耿寒日青无光。归来相视不.....
题李遵道枯木图为建安朱炯作
元末明初·蓝智
君家枯木称小李,老干杈枒翠微里。忽看怪石起陂陀,复有疏篁映秋水。年年雨露长莓苔,落叶悲风惨澹来。日暮天寒鬼神护,深山大泽栋梁材。牧童樵子不敢近,似有龙蛇此中隐。故将露叶拂.....
吴伟飞泉画图歌
明·何景明
长安独过田子舍,留我一玩飞泉画。绝壁如闻风雨来,晴天安得蛟龙挂。吴生跌宕得画理,潦草落笔皆可喜。飞泉却出汨嶂间,山即真山水真水。客堂六月生昼寒,耳中髣髴高江滩。源潭窈窕不.....
木兰花慢·过济南·寿嘉定赵侍御
明末清初·吴伟业
仰头看皓魄,切莫放,酒杯空。记六诏飞书,百蛮驰传,万里乘骢。天南碧鸡金马,把枯棋、残局付儿童。鸡黍鹿门高隐,衣冠鹤发衰翁。叹干戈满地飘蓬。落日数归鸿。喜歇浦寒潮,练塘新霁.....
复次韵酬叶翰林见寄
宋·程俱
渭川十顷青,上谷千灶墨。县河供拂石,濡笔应未足。公初入承明,神采映冰玉。孤芳信难群,廉士故可辱。虚怀得逢蒙,泛爱近藉福。终然翟公题,正堕杨朱哭。于今十年后,犹作一麾出。何.....
见山(其四)
明·杨继盛
云烟收尽酒卮间,风静一帘明月闲。不解红尘寻远壑,漫将诗思傍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