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花
村
二
绝
(
其
二
)
空
山
雪
色
深
,
凉
月
梅
梢
动
。
啁
啾
翠
羽
声
,
忽
断
游
仙
梦
。
写景
写雪
怀古
写花
梅花
抒情
场景
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清冷的冬夜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生机。首句“空山雪色深”,以“空山”二字开篇,营造出一片寂静无人的氛围,紧接着“雪色深”三字,不仅点明了季节,也暗示了环境的寒冷与纯净。这样的背景设定为后续的描绘奠定了基调。次句“凉月梅梢动”,将视线从地面转向天空,月亮虽凉,却在梅枝间轻轻摇曳,既表现了月光的柔和,也暗含了梅花在月光下的绰约风姿。这一句通过“动”字,赋予了画面动态感,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月光与微风共同作用于梅梢的微妙变化。第三句“啁啾翠羽声”,将焦点再次拉回地面,通过“啁啾”一词生动地描绘了鸟儿的鸣叫声,尤其是“翠羽”二字,不仅指出了鸟儿羽毛的颜色,更增添了画面的色彩感和生机。这句诗巧妙地将声音与视觉结合,使整个场景更加鲜活。最后一句“忽断游仙梦”,以一种略带神秘和梦幻的语气收尾。这里的“游仙梦”可以理解为对美好、超脱现实世界的向往或想象,与前文所描绘的自然美景形成呼应,又在结尾处留下了一丝遐想的空间。这句话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体现了其内心深处对自由与美好的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冬夜景象,既有视觉上的美感,也有听觉上的韵律,以及深层次的情感表达,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曾仕鉴
76首
一字人倩。明神宗万历十三年(一五八五)举人。二十年(一五九二)任内阁中书,历官户部主事。时值倭寇入侵,赵文懿延仕鉴画策。仕鉴著《兵略》上之,宋经略应昌得之,疏请加仕鉴职衔。仕鉴官侍从,尤留意民瘼,锦衣千户韦梦麒请采珠,仕鉴即上疏止之。又疏修屯政。会差趱南直隶白粮,乘便南还,遂不复出。有《庆历》、《公车》、《洞庭》、《罗浮》、《和杜》诸集。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三九有传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金陵览旧
明·蒋山卿
小饮东山忆谢公,傲然携妓醉春风。即今桃李花间月,照入游人尊酒中。
冬日同何似公伍国开有开暨仁伯弟定国安国侄驼山寻梅赋
明·李孙宸
昔曾京国看梅树,盘里疏条映雪清。一枝两枝移近案,四筵宾客酒同倾。尔时作客空相忆,梦魂几越驼山侧。驿使迢遥书寄稀,罗浮月冷无消息。自从休沐返林邱,赏心还逐旧同游。同游多住梅.....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