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
古
七
首
(
其
六
)
偃
蹇
涧
底
松
,
婀
娜
原
上
柳
。
春
风
少
年
姿
,
辉
映
苍
髯
叟
。
俗
情
厌
孤
直
,
艳
目
分
好
丑
。
徒
抱
霄
壑
姿
,
落
落
谁
见
取
。
竞
把
黄
金
丝
,
送
尽
行
人
酒
。
一
夕
秋
霜
飞
,
柔
条
化
枯
槁
。
怀
材
贵
适
用
,
贞
脆
不
同
道
。
谁
为
岁
寒
人
,
共
赏
岁
寒
操
。
庄
周
梦
为
蝶
,
蝶
梦
亦
蘧
蘧
。
子
綦
吾
丧
我
,
隐
几
何
嗒
如
。
忘
形
与
忘
情
,
一
念
非
异
途
。
作
梦
未
必
真
,
似
丧
良
非
无
。
垢
尽
见
自
明
,
白
生
室
乃
虚
。
忘
言
对
青
山
,
悠
然
云
卷
舒
。
咏物言志
怀才不遇
自然哲理
忘形忘情
赏析
这首元代诗人周权的《拟古七首(其六)》描绘了一幅对比鲜明的画面。首四句以“偃蹇涧底松”和“婀娜原上柳”象征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松树虽孤独坚韧,却未被世俗所欣赏;柳树则因娇媚而受人喜爱。接下来,诗人通过春风比喻青春活力,将少年与老者进行对照,暗示时光易逝。诗中“俗情厌孤直,艳目分好丑”揭示了社会对个性的评判标准,以及“霄壑姿”与“落落谁见取”的孤独感。随后,诗人批评了人们只关注表面,用“黄金丝”换取短暂的欢愉,而忽视内在价值。“一夕秋霜飞,柔条化枯槁”预示着世事无常,提醒人们要珍惜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诗人进一步阐述,事物的价值在于其实用性,而非外表的坚硬或柔软。最后,诗人呼唤“岁寒人”来欣赏那些在困境中保持节操的人,表达了对坚贞品格的赞美。结尾部分,诗人借用庄子和子綦的思想,探讨梦境与现实、忘我与忘情的关系,认为梦境并非全然虚假,而忘却自我与情感也是一种境界。诗人以“忘言对青山,悠然云卷舒”收束,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
周权
359首
磊落负隽才。工诗。游京师,袁桷深重之,荐为馆职,弗就。益肆力于词章。有《此山集》
猜您喜欢
笋生十二韵
明·王跂
何人斩伐到修篁,常忆兵戈一惨伤。一垒鹤飞君子化,九渊蛇蛰哲人藏。风雷马策生麟角,晓暮鲛珠上颖芒。蝉腹俄抽青玉剑,虎皮初解绿沉枪。锦绷天分龙儿抱,翠尾风吹凤子翔。鸟乐巢深枝.....
送赵书记二首(其一)
宋·王柏
相逢虽晚意无加,满腹经纶肯浪誇。雅兴屡陪郊外乐,清谭不尚酒边哗。忍于柳驿攀金缕,记取梅坡嚼玉花。木落山空平野阔,浩然别思满天涯。
杂诗五首(其二)
唐·张九龄
萝茑必有托,风霜不能落。酷在兰将蕙,甘从葵与藿。运命虽为宰,寒暑自回薄。悠悠天地间,委顺无不乐。
六歌(其二)
元·叶兰
有弟荣与奢,在彼天之涯。春兰披故叶,夏蕙艳芳葩。秋芷含晚香,冬荪吐寒芽。呜呼缘根本,奈何异其华。
巢云为吴义卿作
元·卞思义
元气氤氲天四垂,我来高处足栖迟。笑看乌鹊空三匝,肯与鹪鹩共一枝。露湿衣裳星斗近,暖生毛骨梦魂知。有时借得天风便,唤取仙人白鹤骑。
感秋扇
宋·苏辙
团扇经秋似败荷,丹青彷佛旧松萝。一时用舍非吾事,举世炎凉奈尔何。汉代谁令收汲黯,赵人犹欲用廉颇。心知怀袖非安处,重见秋风愧恨多。
铲草
明·梁以壮
最恶无如草,烟霾日复阴。用柔人不觉,滋蔓地全侵。禾众伤犹浅,兰孤害更深。只须都铲尽,方快至仁心。
至日祀南郊归候承天门颁诏
明·邱云霄
岁徂燕旅怜为客,郊建龙旂走从臣。青琐初传仙仗晓,黄麻遥度凤楼春。时崇礼乐衣冠重,阳动乾坤草木新。雨露共深惭白首,涓埃何以荅丹宸。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