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
咏物
秋景
怀古
抒情
节气和时序
动物
秋蛩
亲情
关爱

赏析

这首诗《秋蛩》由宋代诗人刘敞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里蟋蟀的生存状态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首句“促即复促即”,以蟋蟀的叫声开篇,营造出一种时间紧迫、生命短暂的氛围。接着“秋蛩一何力”一句,将蟋蟀拟人化,强调其生命力之顽强,即便在秋风萧瑟之时,仍能发出不屈的声音。接下来,“不见机杼巧,但闻日夜织”,诗人将蟋蟀的叫声比作织布机的声响,暗喻生命的劳作与坚韧。“霜陨木落天下寒,嗟我妇子衣裳单”两句,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述严冬来临、万物凋零的景象,表达了对贫苦百姓生活艰辛的同情。同时,也暗示了社会的不公与冷漠。“大钧万物各有在,尔独憔悴使人欢”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法则的思考,认为世间万物各司其职,而蟋蟀却因孤独与憔悴给人带来欢乐,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引发了深思。“一鸣复一飞,秋堂燕将归”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燕子即将南迁,而蟋蟀仍在鸣叫,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调了生命的短暂与季节的更迭。“四时自兴叹,天道不得违”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无奈,感叹四季更替,无法改变。最后,“忆昔春风和且柔,畏人来入人间游。鹰隼横厉自兹始,索寞分散还可愁”回忆往昔春日的温暖与生机,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严冬与生命的衰败,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整首诗通过对秋蛩这一小生物的观察与思考,反映了诗人对生命、自然、社会的深刻洞察与感慨,语言生动,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

刘敞

1702首
刘敞(1019—1068)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字原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刘敞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猜您喜欢

六言
宋·陈起
破窗有子书鸦,杜门无客尝茶。春事应怜幽独,隔墙飞过杨花。
怀净土诗(其七)
元末明初·梵琦
莲宫只在舍西头,易往无人著意修。三圣共成悲愿海,一身孤倚夕阳楼。秋阶易落梧桐叶,夜壑难藏舴艋舟。幸有玉池凫雁在,相呼相唤去来休。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河传
清·杨继端
雨过。林霁。嫩凉初到,新秋天气。穿针恰上曝衣楼。同倚。晚霞如织绮。七襄轧轧何时歇。经年别。人世休嫌拙。渡银河,灵鹊多。蹉跎。海枯情不磨。
次筠轩诗韵
元·马臻
幽轩列万竹,惬此冲澹襟。乃知心迹远,不在山林深。客散动秋影,鹤归分夕阴。至乐寓言外,任鼓昭文琴。
齐天乐·树园、橘公乘月来过,东坡泛舟赤壁之夕也。客去为词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盟鸥不管今何夜,鹤声露华偏警。去烛听秋,钩帘坠叶,清绝吾庐人境。孤光照岭。看如此江山,也堪乘兴。柳下扁舟,故开图画放吟咏。迎风一笑动竹,素心晨夕数,凉味同永。镜底无尘,尊.....
白鹭洲
明·陈桭
江畔芳洲水势分,洲前属玉自成群。联拳芳草疑残雪,接羽平沙似断云。鸥鸟伴中同皓皓,渔歌声里落纷纷。满怀诗景收难尽,浩荡烟波霭夕曛。
满江红·奉酬曾端伯使君,兼简赵若虚监郡
宋·向子諲
雁阵横空,江枫战、几番风雨。天有意、作新秋令,欲鏖残暑。篱菊岩花俱秀发,清氛不断来窗户。共欢然、一醉得黄香,仍叔度。尊前事,尘中去。拈花问,无人语。芗林顾灵照,笑抚庭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