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
霞
洞
宽
踰
城
阙
峻
瑶
魁
,
万
壑
吟
风
四
壁
苔
。
不
独
云
霞
可
招
隐
,
溪
流
常
送
落
花
来
。
写景
地点
山水
写风
赞美
地点
栖霞洞
秋天
抒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诗人以其深厚的笔墨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独到领悟。“宽踰城阙峻瑶魁”,开篇便以宏伟的景象震撼读者,"城阙"指古代城堡的高大建筑,而"峻瑶魁"则形容山峰之险峻和奇特。诗人将这两者结合,生动地勾勒出一座雄踞于深山之巅的宏伟宫殿。“万壑吟风四壁苔”,接下来的句子转向了自然景观的描写,“万壑”指无数的山谷,而"吟风"则是借用古人对风声的吟咏,表达诗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共鸣。"四壁苔"形容绿意盎然的墙壁,这里的“苔”指的是生长在石头上的苔藓,既表现了时间的沉淀,也衬托出山谷中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景致。“不独云霞可招隐”,诗人在此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云霞”常象征着高洁和自由,而"招隐"则是指引领隐逸之士。这里,诗人并不仅满足于寻找那些可以藏匿身躯的大自然,也许是在暗示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即不仅要有物质的隐蔽,更要达到心灵的超脱。“溪流常送落花来”,最后一句则是对前述景象的一种总结和升华。"溪流"指的是山涧中潺潺的水声,而"常送落花"则是在描绘春天的景色,落花随着溪流漂浮而下,给人以生动活泼之感。这里,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观的精妙刻画,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超然物外的情怀,是一幅充满哲理与意境的美丽山水图。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