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山水
秋天
抒情
写物
蓼花
时间
闲暇
地点
滩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泊舟时所见的江面景象与人物活动,充满了生动的生活气息和自然之美。首句“蒹葭已自见秋容”,以蒹葭初现秋色,暗示季节转换,营造出一种淡淡的秋意氛围。接着,“何事舟横浅水中”一句,以疑问语气引出对眼前景象的观察,舟船为何停在浅水之中,为全诗定下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好奇的基调。“滞橹停摇频问雨,破帆斜挂懒呼风”两句,通过舟上人物的动作和心态,展现了船夫们在等待天气变化时的耐心与悠闲。滞留的船桨频繁询问着天上的雨声,破旧的帆布懒洋洋地挂在船侧,似乎不愿再被风呼啸。这些细节描绘,让读者仿佛亲临现场,感受到江面上的宁静与生活的真实。“波间试水喧艄子,篷下铺蓑睡柁公”两句,进一步展示了船上人的忙碌与休息。艄子在波浪间尝试着测量水深,而舵公则在船篷下铺开蓑衣小憩。这两幅画面,一动一静,相得益彰,生动地刻画了船员们的劳作与休息场景。最后,“爨罢吴娘无个事,滩头閒采蓼花红”两句,将视角转向了船上的女性角色——吴娘。炊事完毕后,她无所事事,便到江滩上采摘红色的蓼花。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人物形象,也增添了生活的趣味性,展现出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整首诗通过对泊舟时的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江南水乡的日常生活风貌,以及人们面对自然环境时的和谐共处。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是明代诗歌中的一篇佳作。

猜您喜欢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
天界寺
明·蔡羽
秋晨慕虚览,梵宇谢埃郁。前垄未及逾,中林庶款述。入门蹑飕岩,循隩多扃坰。紫院阴霞兴,瑶阶锦苔出。问柏知僧年,藉花荫佛日。昼憩夕忘返,神恬形寡役。忏往坐独冥,玩空尘徐拂。终.....
东溪精舍杂咏为吴中美作
明·王恭
延陵精舍东溪口,六曲屏山对虚牖。绝壁连冈入万松,一涧盘陀大如斗。盘石垂萝密更偏,黄精潭上写冰弦。化成水月三千界,古洞烟霞小有天。烟霞杳微茫,水月澹忘知。谁知鲁中叟,发彼川.....
游王氏郭北山楼
明·宋登春
径草连村合,山楼带郭横。开尊招野客,倚树听流莺。露自花间滴,云从石上生。几回渔篴响,素月岭头明。
翠玉楼和胡端逸韵
宋·文天祥
客影鱼千里,年华柳十围。白云栖石密,黄鹄出烟微。江海秋风老,湖山晚日晖。郁孤台上望,野阔犊初肥。
菩萨蛮(其三)送祐之弟归浮梁
宋·辛弃疾
无情最是江头柳。长条折尽还依旧。木叶下平湖。雁来书有无。雁无书尚可。妙语凭谁和。风雨断肠时。小山生桂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