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
江
红
(
其
三
)
题
读
书
秋
树
根
图
渲
染
新
图
,
犹
略
有
、
孟
家
风
味
。
弈
局
人
、
荒
琴
不
御
,
蝉
签
重
理
。
静
对
盆
兰
花
气
袭
,
倦
依
篱
豆
茶
香
递
。
正
风
吹
、
落
叶
似
翻
书
,
可
人
意
。
朝
读
向
,
秋
阴
底
。
暮
读
向
,
秋
声
里
。
分
刚
日
柔
日
,
读
经
读
史
。
疑
义
偶
通
开
口
笑
,
讹
文
随
订
从
头
记
。
指
天
边
、
雁
字
一
行
行
,
谁
编
次
。
读书
惜时
秋景
怀古
情感
励志
赏析
这首《满江红·题读书秋树根图》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期张慎仪的作品,它以读书为题材,通过对秋树根图的描绘,展现出浓厚的文化气息和个人情感。诗人运用了孟家风味(可能指的是孟子的儒家学风)来渲染读书的氛围,强调了静谧与深沉的学习态度。"弈局人、荒琴不御,蝉签重理"描绘了读书人专注于书卷,连下棋和弹琴这样的闲暇活动都暂时放下,重新整理书签,准备深入阅读。"静对盆兰花气袭,倦依篱豆茶香递"则通过兰花的香气和篱笆边的豆茶,营造出宁静而惬意的读书环境。"正风吹、落叶似翻书,可人意"一句,将自然景象与读书生活巧妙融合,落叶如书页翻动,富有诗意,令人感到舒适宜人。接下来,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早晚读书,暗示了读书生活的规律和坚持。"朝读向,秋阴底。暮读向,秋声里"进一步描绘了读书场景的变化,早晨在秋日阴凉中,傍晚在秋夜声中,展现了读书人的专注与投入。"分刚日柔日,读经读史"表达了读书内容的丰富多样,既有儒家经典,也有历史文献。"疑义偶通开口笑,讹文随订从头记"体现了读书人对于学问的严谨态度,遇到疑难问题时会开怀大笑,发现错误则立即订正。最后,诗人以"指天边、雁字一行行,谁编次"收尾,借雁阵的整齐有序,寓意读书人对知识的有序掌握和对人生的思考。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读书人的生活情境,寓含了对知识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学者的精神风貌。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自勉
宋·陆游
曩岁读隐书,妄意慕陶葛。芝房及乳石,日夜躬采掇。飞举固未能,死籍或可脱。那知事大谬,发齿将秃豁。神仙岂弃汝,正坐自迂阔。馀年尚努力,勿待烛见跋。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怀刘京叔
元·曹之谦
奕世金兰契,于今只有君。英才殊落落,馀子漫纷纷。一别几春草,相思空暮云。何时展良觌,把酒共论文。
寄陈文举四首(其一)
明·贝琼
凤皇台下犹为客,雪满头颅一病翁。却忆山人读书处,月轮夜照水晶宫。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