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
泉
水
驿
晓
城
寒
水
共
萧
萧
,
湿
碧
吹
青
路
一
条
。
烟
霭
浓
间
出
山
驿
,
林
萝
深
里
过
溪
桥
。
闲
情
谩
会
吟
兼
画
,
隐
事
犹
输
钓
与
樵
。
多
谢
孤
村
人
落
外
,
酒
旗
风
急
更
相
招
。
写景
山水
闲情
酒家相招
四季景物
冬天景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时分,寒水潺潺,与萧瑟的环境相互应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冷的氛围。诗人行走在湿漉漉的路上,沿途山驿在烟霭中若隐若现,穿过幽深的林间小桥,溪流相伴。诗人寓情于景,既有吟咏作画的闲适,又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认为钓鱼砍柴的生活或许更能贴近自然。最后,诗人感谢孤村之外的人们,酒旗随风招展,似乎在热情地邀请他共饮,增添了一份人情味。整体上,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孤独与惬意,以及对乡村生活的深深喜爱。
林逋
321首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汉族,奉化大里黄贤村人。北宋著名隐逸诗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天圣六年(1028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猜您喜欢
和晏尚书出城口占四首(其四)
宋·宋祁
终年羁束厌华绅,暂到林墟似出尘。尽是机心可忘处,争教鱼鸟不留人。
舟居拈得风字
明·王微
人情各有寄,我独如秋风。耽诗偶成癖,聊以闲自攻。薄游来吴会,寒轻不知冬。樽酒见窗月,仄径幽怀通。村烟辨遥林,夜气齐群峰。人忘舟亦静,水木各为容。恍惚书所对,残灯焰微红。
明月棹孤舟·茗花
明·高濂
香浮碧月花浮玉。蕊抱檀、心枝扑簌。偏傲霜寒,为怜露白,更不较开迟速。水畔依依林畔竹。自不染、些儿尘俗。待得春回,香芽抽叶,煮蟹子松烟熟。
斋祠湖上作
宋·张嵲
还山映平湖,未厌伤极目。篮舆值初晴,步步转湖曲。宿雾郁乔林,寒曦煦穹谷。废刹今几时,浮图在山腹。村荒樵牧多,岁晚粳稻熟。曲岸倒菰蒲,回潭聚凫鹜。前瞻岚岭分,右顾缘原绿。游.....
晚过阳城湖
明·郭谏臣
放棹过湖曲,波淹落照红。柳烟低度水,麦浪远摇空。暝色孤篷底,閒情一望中。舟行时遣兴,沽酒问渔翁。
山居杂咏(其一)
清·缪公恩
落落山村远俗纷,柴关静掩日初曛。閒窗吟倦浑无事,卧对青峰看白云。
东湖
明·陆铨
湖日初晴烂晓霞,竹舆披露度芳华。短苗斜引溪前水,小荻新穿雨后沙。马踏落花过药圃,莺啼脩竹到僧家。閒来不觉尘心净,坐听鸣桡弄水涯。
归汝坟山庄留别卢象
唐·祖咏
淹留岁将晏,久废南山期。旧业不见弃,还山从此辞。沤麻入南涧,刈麦向东菑。对酒鸡黍熟,闭门风雪时。非君一延首,谁慰遥相思。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