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
西
鸿
写景
节日
重阳节
地点
千山观
抒情
怀古
写山
思乡
情感
赞颂
山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鲜明的秋游图景,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赞美之情。首句“清晨领客上巉岩”,诗人在清晨带着朋友登上险峻的巉岩,立刻给人一种冒险探幽的感觉。“野路衣襟湿翠岚”则形象地描绘了秋天湿润的地面和绿意盎然的小径,诗人的衣襟因沾上了露水而显得更加鲜亮。接下来的“九日开樽仍绝景”,表明是在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开启美酒,与友人共赏这绝妙的风景。“西风攲帽且高谈”则展现了诗人在西风中豪迈地披着头发,进行着激昂的交谈,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的自在。“地形盘薄一都会”,这里的地形特指千山之会,意指山势蜿蜒连绵,如同一个巨大的聚集点。“山色周遭万玉簪”则是对这壮丽景色的极致赞美,每一处山色都如同镶嵌着珍贵的玉石。最后,“却指飞鸿烟漠漠,故园茱菊老江潭”,诗人指向远方那看似渺渺的小小鸿鹄,心中怀念起旧时的故园,那里有着成熟了的茱萸和古老的江河。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胸襟,更透露出一丝淡淡的乡愁。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与大自然合一的精神境界,同时也流露出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张栻

551首
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