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落
雁
山
倚
杖
趋
危
磴
,
扪
萝
上
翠
微
。
水
穿
山
腹
出
,
云
拥
石
门
归
。
日
落
松
杉
瘦
,
年
荒
鹿
豕
肥
。
郢
南
天
一
角
,
零
落
雁
孤
飞
。
写景
写山
写水
秋景
动物
大雁
情感
孤独
地点
落雁山
赏析
这首清代诗人孙协的《登落雁山》描绘了一幅山行所见的自然景象,充满了诗意。首句“倚杖趋危磴”,以杖为依托,表现出诗人登山时的谨慎与坚韧,暗示了旅程的艰辛。接下来的“扪萝上翠微”则描绘了攀援藤蔓,步入青翠山色的动态画面,富有生动感。“水穿山腹出,云拥石门归”两句,运用了对仗工整,形象地描绘了山水之间的互动,水流穿过山体,白云环绕石门,展现了大自然的神秘与壮丽。日落时分,“日落松杉瘦”,借景抒情,以松杉在夕阳下显得更加挺拔,象征着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坚韧。“年荒鹿豕肥”一句,通过对比鹿豕的肥硕,反映出山中人迹罕至,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宁静。最后一句“郢南天一角,零落雁孤飞”,以雁的孤独飞翔,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以及对远方故乡的思念。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细节,传达出诗人的情感世界和人生哲理。
猜您喜欢
旅舍
宋·陆游
寺钟吹动四山昏,系缆来投江上村。木落不妨生意足,水归犹有涨痕存。炉红手暖书差健,鼎沸汤深酒易温。勿为无年忧寇窃,狺狺小犬护篱门。
怀净土诗(其七)
元末明初·梵琦
莲宫只在舍西头,易往无人著意修。三圣共成悲愿海,一身孤倚夕阳楼。秋阶易落梧桐叶,夜壑难藏舴艋舟。幸有玉池凫雁在,相呼相唤去来休。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
宋·苏轼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送南平僧归里
宋·王灼
牂牁水阔巂山高,什敖君长曾纷搔。时移事变今安有,百里相望皆城壕。我住涪江一区宅,颇恨长安远如日。闻师乡邑愈更南,不觉掉头三太息。送行且学浮图语,是身于世真逆旅。胸中稳处即.....
孤山
宋·谢翱
又冒晴丝向水涯,寒云冉冉护巾纱。能知绿鬓几回至,欲行黄冠此处家。已把掖垣等茅舍,不愁封禅对梅花。晚风吹袂过船去,看鹤上天冲碧霞。
次韵毛君山房遣兴
宋·苏辙
欲就阳崖暖,新开石磴斜。谁言太守宅,自是野人家。燕坐收心鉴,冥观阅界沙。退公长寂寞,外物自喧哗。缺径移松补,斜阳种竹遮。白云生后础,孤鹜伴残霞。破闷时寻鹤,呼眠亦任鸦。喜.....
霜天晓角(其三)九日苏堤
宋·高观国
霜清水碧。冷浸红云湿。休说季伦锦帐,山南岸、更花密。露滴。空翠幂。两峰开霁色。不为浓妆一醉,西风帽、为谁侧。
送李掾自北回归省长沙因简赵宣慰张徵士吕宗二判官
元·揭傒斯
万里风沙断,三湘日夜流。名成亲白首,岁暮客扁舟。黄鹄延归思,丹枫替别愁。眼穿回处雁,心静狎馀鸥。细雨黄陵庙,残阳杜若洲。渐深桑梓敬,翻畏友朋留。送远惭羁旅,临分忆旧游。钟.....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