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
宅
主
人
何
处
独
裴
回
,
流
水
自
流
花
自
开
。
若
见
故
交
皆
散
去
,
即
应
新
燕
不
归
来
。
入
门
缭
绕
穿
荒
竹
,
坐
石
逡
巡
染
绿
苔
。
应
是
曾
经
恶
风
雨
,
修
桐
半
折
损
琴
材
。
写景抒情
怀古
咏物
坐石逡巡
自然
译文
主人为何独自在这里徘徊,流水兀自流淌花朵自开。
如若见到老朋友都已离散,想必新来的燕子也不会回来。
走进门庭曲折穿过荒芜的竹林,坐在石头上迟迟不离去,沾染了绿色的青苔。
应该是经历过猛烈的风雨,高大的梧桐树半折损,破坏了制作琴的良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凄凉的意境,主人对着一处荒废的旧宅,感慨万千。"裴回"一词,常用来形容人走远去之状,这里暗示着主人独自一人站在这个已经被人遗忘的地方。"流水自流花自开"两句,则是对自然景物的一种描写,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大自然的运行总是无常的。水流不息,花开花落,这是一种超然于世俗之上的生命力,也映照出了主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若见故交皆散去, 即应新燕不归来"表达了对旧友旧事的怀念和对未来变化的无常感。旧日的情谊随风而逝,新的欢聚又如何能够长留?这是一种对于过往记忆的珍惜以及对于未来的无奈。"入门缭绕穿荒竹,坐石逡巡染绿苔"则是主人在废宅中徘徊的情形。这里的荒竹、石头与绿苔,都成了主人情感寄托的载体。在这被人遗忘的地方,他似乎找到了一种独特的安慰。最后两句"应是曾经恶风雨,修桐半折损琴材"则更深化了废宅的凄凉。"曾经恶风雨"可能暗指这个地方曾遭受过风雨的洗礼,而"修桐半折损琴材"则是一种比喻手法,修理被风雨摧残的桐树,却发现它已经无法再次成为制作琴瑟的良材。这里的"桐"和"琴材"都是文化上的象征,它们的破损代表了艺术与文化在时间流逝中所遭受的磨损。整首诗通过对废宅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文化的凄凉,以及个人情感与自然界的交融。
方干
341首
方干(836—903),字雄飞,号玄英,门人私谥曰玄英先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为人质野,喜凌侮。每见人设三拜,曰礼数有三,时人呼为“方三拜”。徐凝一见器之,授以诗律。唐宪宗元和三年举进士。钱塘太守姚合视其貌陋,缺唇,卑之。懿宗咸通中,隐居会稽镜湖。有诗集。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猜您喜欢
早秋夜作
唐·韦庄
翠簟初清暑半销,撇帘松韵送轻飙。莎庭露永琴书润,山郭月明砧杵遥。傍砌绿苔鸣蟋蟀,绕檐红树织蟏蛸。不须更作悲秋赋,王粲辞家鬓已凋。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初寒病中有感
宋·陆游
楚水枫林霜露新,白头一叟正吟呻。牛衣未起王章疾,马磨何伤许靖贫。治道本来存简册,神州谁与静烟尘。新亭对泣犹稀见,况觅夷吾一辈人。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待旦
宋·陆游
晨光残淡月,急点杀寒更。历历记孤梦,悠悠带宿酲。揽衣推枕起,乱发绕床行。叹息人间事,还随初日生。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晚行舍后
宋·陆游
略彴东边一径深,杖藜行饭当登临。稷山并海出遥碧,禹穴生云成暮阴。残岁自兴游子感,少年谁解老人心。归来灯火参差夜,倦倚胡床续短吟。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