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
秋夜写景
思乡情感
咏秋
寂寥之感
怀乡之情

译文

被远飞的大雁声惊醒,倚着枕头发现已是三更天。
梦境破灭,只剩下寂静和孤独的思绪,灯光微弱,即将熄灭却还依稀明亮。
空荡的窗前闲挂着月色,幽暗的墙壁边静听着虫鸣。
况且离家已久,心中自然充满了无尽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秋夜晚的寂寥与孤独,诗人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写来表达自己离乡在外、寂寥无伴以及对远方家乡的无限思念。"度鸿惊睡醒,欹枕已三更。梦破寂寥思,灯残零落明。" 这几句通过鸿雁过境惊醒、枕上时光流逝到深夜,以及梦境破碎后的空虚感和蜡烛即将燃尽的景象,传达了诗人在静谧夜晚中的孤独与寂寥。"空窗闲月色,幽壁静虫声。" 这两句则是对室内外环境的描写,透过空旷的窗户可以看到那淡淡的月光,而室内墙壁上只有静谧的虫鸣声,这些都加深了夜晚的宁静与诗人的孤独感。最后"况是离乡久,依然无限情。" 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家乡的深厚思念,这种思念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愈发浓烈,不论环境如何,都无法消减这份情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景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

方干

341首
方干(836—903),字雄飞,号玄英,门人私谥曰玄英先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为人质野,喜凌侮。每见人设三拜,曰礼数有三,时人呼为“方三拜”。徐凝一见器之,授以诗律。唐宪宗元和三年举进士。钱塘太守姚合视其貌陋,缺唇,卑之。懿宗咸通中,隐居会稽镜湖。有诗集。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